第 2009 期(2003 年 2 月 23 日) ◎ 神學縱橫 ◎ 王文基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五)聖禮主義:聖禮是羅馬天主教的信仰實踐的核心。天主教認為透過聖禮,人可獲得上帝的恩典。自天特會議以降,聖禮成為救恩的必需品;天特會議宣稱有「七個聖禮」,而更正教對聖禮的數量只認同洗禮和主餐禮兩個。雙方的對話大部分針對洗禮和主餐禮二者;他們對「洗禮」的理解大異奇趣,其爭辯的核心是天主教認為「洗禮賦予稱義的恩典」,而更正教則不以為然。針對「主餐禮」,更正教又反對天主教的「變質說」;至於天主教把每次主餐當作不斷重新的「獻祭」,更正教對此也大力反駁。
(六)教會論:天主教與更正教在教會論上,也有一些層面反映出差異的觀點,如教會的可見性、合一問題、祭司權威、教會的選民等議題。天主教除了承認教會有不可見的層面外,也一直強調教會是一個可見的組織,而且總部是在羅馬;天主教強調教會要在組織上合一,但更正教認為合一只在教義與屬靈的層面。天主教認為祭司權是永久的,羅馬的主教是在祭司權的統緒之中,並且強調祭司階級的功能是主持七個聖禮。此外,天主教又主張教會會籍是所有人得救的必要條件。因為這些教義上的差異,使天主教稱呼更正教為「分離的弟兄」;更正教自始至今都堅持在教會體制上與天主教保持分離,因為他們認為要堅守聖經立場。
(七)聖母論:羅馬天主教與更正教對馬利亞的教義有某些相同之處,如:蒙恩的女子、童女感孕基督、神的母親等。但雙方在「聖母論」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如:無玷成孕、身體升天、禱告中保、同為救主、教會之母等。大體上,更正教以聖經原則拒絕了這些教義。
(八)煉獄:有關「煉獄」的教義是雙方爭辯的焦點,天主教與更正教各有自己的立場和根據來支持或駁斥。天主教認為煉獄是預備上天堂前暫時的過程,是死後的信徒暫時受到罪的審判和贖清罪債,在煉獄之後會被決定上天堂或下地獄。與「煉獄」相關的教義尚有「功德的積貯」、「為死人祈禱」、「為死人行善」等,更正教認為這些教義是超逾及違背聖經的教導。
結論:合一的態度
無庸置疑,更正教與羅馬天主教之間實在需要更進一步去了解對方,這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在圓桌會談;可以在對話或個人的分享中流露,使得雙方那種莫名的恐懼感可以逐漸消除,在面對真實差異之處時有更理想的協議。其實,雙方是否願意邁向合一之前,根本問題在乎雙方持有怎樣的態度。學者CecilM.Robeck, Jr.提出七方面的態度作為雙方邁向合一的指引:
- 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傳統,以客觀的角度來審視,且願意正視其中的優點及缺點。
- 嘗試以對方的觀點來理解別人的看法,不要只單方面以自己的觀點與角度來理解。
- 必須願意去比較其中的強處與弱點,即使當我們違背此標準時,我們仍接納這做法。
- 共同來到聖經面前,向聖經詢問一下關於我們自己的立場,看看聖經有甚麼話說。
- 我們需要小心避免向對方給予一些不成熟或不合宜的評斷,特別要注意我們想到對方首次想探討某議題時的動 機。
- 我們需要避免一種因著某些假設性程度的合一而有的妥協意願;真正的合一通常來自:即使當我們明顯對某個議題有不同看法時,但我們仍同意去接納有「不同意」的表達聲音。
- 最後,我們需要對神在我們之中的豐富性保持開放的驚奇,甚至到達並含括即使我們馬上就要迎接一個新的「現實」。
最後,筆者個人認為天主教與更正教邁向合一的路是充滿盼望的,也樂觀其成。然而,筆者的觀點稍微不同,我認為假如我們用廣義的「合一」概念來說,站在基督教這一方來看,其實我們雙方已經合一。理由是更正教向來對「合一」的定義是指在「教義」和「屬靈」層面上的合一,而不是「組織」上的合一。換句話說,更正教與天主教在核心教義(指三一論、基督論、救贖論)上早有共識,而雙方在屬靈層面上也共同信仰這位「三一真神」;因此,筆者可以從廣義的角度說:雙方根本就是合一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