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時、彼一時


2004 期(2003 年 1 月 19 日)
◎ 人間如話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報章一個小角落裡有這麼一段小新聞:湖南省將數量銳減的麻雀列為「重點保護動物」。可是,滑稽的是,在五十年代末期,麻雀卻曾是「四害」之一,跟蒼蠅、老鼠和蚊子並列,由國家號召民眾齊來除害,結果除害過甚,鬧出蟲害,後來才不了了之,也不見得曾為小麻雀「平反」。

  近年,又冒出吃麻雀補身的玩意,加上農藥濫用,麻雀大有走向絕種之虞,於是,保護麻雀變成時髦。麻雀一下子成為「有益」、「有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這真是「何前倨而後恭耶?」

  動物的命運往往如此,常常由人的角度去判斷牠們的價值,對人有益就是「益蟲」、「益鳥」,保護惟恐不及;反之便是「害蟲」、「害鳥」,除之而後快。

  香港也好不了多少,像大嶼山的流浪牛,石梨貝水塘的猴子,人們千方百計要除掉牠們,可憐這些動物只是生不逢時、生不逢「地」。

  牛,一直是農民的好幫手,許多中國人不吃牛肉,其實不為宗教原因,而是捨不得吃掉這忠心的「拍檔」。以前農村裡能擁有一頭耕牛,便如擁有一件寶物,怎能想像竟會淪落如此。最近有議員提議把流浪牛運到中國大陸的農村去,讓牛隻發揮耕田的天賦本能。這主意的確有創意,只要解決運輸的技術問題,總比白白把牠們送去人道毀滅要好。

  石梨貝的猴子群命運亦前流浪相似。最近當局大聲疾呼,提醒人們不要再餧飼猴子,否則,便要把牠們抓住進行絕育手術,免得繁殖過度。

  顯然,一切都是人的錯誤,大自然本來有一套調節機制,生物鏈最能顯示這種特質。是人類濫殺濫捕,害得某些動物瀕臨絕種;又是人們隨意餧飼,弄得某些動物繁殖過度。天上飛鳥地上走獸,本來不種也不收,活得多麼悠然,都是自以為管轄大地的人類破壞了生態平衡,才害得動物們惶惶不可終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影音視像】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