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曹聖潔牧師講稿


1997 期(2002 年 12 月 1 日)
◎ 文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曹聖潔牧師(左一)及季劍虹長老(右二)致送紀念品予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及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宴請中國兩會訪問團成員。

  今年五月份,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共同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會議,這也是新世紀中國基督教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會議,來自全國二十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三百位代表參加。本屆會議代表平均年齡為49.6歲,比上屆降低三歲。四十一至六十歲的佔百分之七十八,婦女代表比例達百分之二十六點四,比上屆會議提高了百分之一點一。上屆常委會的工作報告題目是「生根建造,固本強身,與時並進,辦好教會」,從題目上大家就能看到我們內地教會總的發展方向是在新的世紀中,如何「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

  在這次代表會議上還選出了新的負責同工。丁光訓主教是名譽主席、會長。羅冠宗、韓文藻是兩會諮詢委員會主任。新當選的人員,除了季劍雄長老和我,一共選出了(三自)六位副主席,(基協)七位副會長;(三自)六位副祕書長,(基協)六位副總幹事(包括兩位執行副祕書長、副總幹事),大多數是中青年同工,這次來訪的是其中一部分。今天,我們的代表團代表全國兩會向大家表示最誠摯的問候。

  大家一定關心新一屆全國兩會的工作重點。根據會議所通過的工作報告,主要是:

一、堅定不移地推進神學思想建設

  在丁主教的倡導下,自從一九九八年「濟南會議」作出了「加強神學思想建設的決定」以後,各地教會、神學院都開展了一些研討活動。我們將把它繼續推向深入。

  二、加快培養教會人才

  教會要加強神學思想建設以及組織建設,完善各項制度,都需要有各類人才來進行工作。除了原有的神學院校,培訓班等辦法外,我們還探索更有力的方式來加速培養人才 。例如,金陵協和神學院除了原有的研究科,還設教牧學研究科。

  三、加強社會服務

  近年來基督教信徒有很多愛國愛教的見証。教會作為一個整體來說,我們更需要鼓勵信徒關懷社會各方面的需要。除了救災以外,現在有些地方的教會已經開展了醫療診所、老人院,殘疾兒童等福利工作,希望教會在各個地方都能對週圍的人羣有貢獻。

  四、支持和幫助農村教會建設,特別要抵禦邪教和各種異端的侵襲

  大家一定聽到如「東方閃電」這類的邪說已經在多處蔓延。大會為此專門作出決議,一定要幫助基層信徒認識聖經真理,免遭其害。

  五、加強對外交往

  中國基督教協會是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成員,我們與許多國家的教會、教會團體都有友好關係。第七次代表會議之後,新組成的部分領導同工第一次組團訪問的地方就是香港。這說明我們與香港的同工同道有特殊的同胞情誼,我們都希望有更多的交往。

  我們也都知道香港與內地由於歷史、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條件的不同,實行的是「一國兩制」。我們都遵守《基本法》規定的「三互原則」(互不隸屬、互不干涉、互相尊重)而行事。過去我們之間已有很多的交往,今後怎樣在「三互」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交往,是我們大家關心的問題。我願意與大家分享三點希望與建議。

  1.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內地教會與香港教會有基本共同的方面,就是我們都是在中國的主的教會。無論在甚麼地方的教會,都是普世教會中的一個平等的肢體。內地教會實行「三自」,是針對過去歷史上受外國控制的情形而言,走獨立自主之路毫無與普世教會分割的含義。感謝神,正因為我們實行「三自」原則,所以我們在過去五十多年中,特別培養了信徒對我國自辦教會的責任感。無論在管理上,在奉獻上,在傳福音上都在盡力。神也特別祝福了內地教會,特別在過去二十年中,信徒發展很快(一千六百萬信徒,近五萬堂點,三千萬冊以上聖經,《天風》及各種出版物)。這些都說明「三自」在幫助中國教會改變「洋教」面貌,使教會根植於中國人民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國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這二十多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情況下,國家宗教政策貫徹情況愈來愈好。在內地,社會團體都進行登記,教會也不例外。我們認為這是保證我們享有合法權利,並不是對宗教活動有甚麼限制。現在社會上對基督教很尊重,青年和知識分子加入教會者增多。我們體會到神的恩手帶領與同在。

  在香港,同工同道至今對內地教會的情形恐怕不一定都很了解,有的可能道聽途說,一知半解,甚至也有「誤解」。例如,常有人問我們,教會登記後捐款是否要上繳政府;講道稿要經過政府審查,其實這些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希望我們這次來訪能有助彼此的了解,而且從了解到善意理解。那就是說,我們在侍奉主的道路上必須有信任和認同。希望你們與我們一同為了「同心合意興旺福音」而感恩。

  2. 由於我們生活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不同的處境中,因此我們在傳福音方式、建立教會的方針、神學思考的重點方面很自然的會有些不同。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即使同一地方,各教會(宗派)之間也有許多不同的做法,應該怎樣對待這些不同﹖按照保羅的訓勉,我們只能是抱著「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即「彼此尊重」的態度。「三互」原則,我體會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因為「尊重」就意味著平等的關係(互不隸屬、互不干涉)。這不僅在「一國兩制」的情況下,就是整個世界中,也應如此。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條件下,各種主張和信仰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和平相處,否則就有走向「極端」的危險。

  內地教會主張愛國愛教,盡力與執政者和社會、人民保持和諧的關係;提倡「三自」原則,聲明教會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或控制;主張神學思想建設,不僅在組織上、制度上要建設好,而且在神學思想上也要努力發揚基督教積極的時代信息,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我們的經驗是,這樣做大大有利於教會的健康發展,是神對我們的帶領。香港的處境與我們不同。記得我在一九八一年丁主教率領全國兩會訪問團第一次訪問香港時,就清楚表明,我們不要求香港的教會與我們同樣實行「三自」,我們相信神一定會對香港的教會有他自己的帶領。二十多年實踐表明 「三互」原則是完全正確的。

  正如兩個好朋友,並不意味著在一切事上都有同樣的看法,而且各人可以按自己的辦法去做,要緊的是必須有互相的理解和同情。而且切實做到互相尊重,不強加於人。即使我所認為的好事,如果對方不認為合適,我也尊重對方的決定,不妄加判斷,更不詆毀攻擊。因為這樣做會破壞主內的和睦關係。

  3. 按照「肢體彼此相顧」的聖經教訓,內地教會和香港教會之間不僅要彼此尊重,還應該有彼此的代禱、支持、分享,以至於一定的互助。常有人問及我們怎樣可以幫助你們?我首先感謝這樣提問的同工同道,我相信他們中間的極大多數人都是抱著愛主的心,愛中國教會而提出的,但是究竟怎樣做得合適,還是值得探討。

  香港教會在人力、物力、教會管理、社會服務方面都有許多優勢。我們這次來訪問,就是要來學習你們所積累的,能夠適合我們教會發展需要的好經驗,相信你們的介紹一定能給我們很多啟發。

  在教會事工方面,我們已經開展了不少交流,譬如聖樂方面。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黃永熙博士幫助我們編輯了雙語《贊美詩(新編)》,使其中的中國讚美詩被更多海外信徒所了解。去年聖誕節,應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邀請,雲南少數民族的小組唱詩班也帶來了我們內地教會的祝福。但是,中國教會事工的發展畢竟須根據中國信徒的現階段需要和可能,這是我們在內地的負責同工比較了解的。例如,關於傳福音,應該說中國教會是非常注重傳福音的。如我所在的上海懷恩堂,除佈道會,每個主日都有為初信者祈禱和幫助他們了解福音的信息。如果中國教會不注重傳福音,怎麼可能每年有數十萬人受洗加入教會?但是傳福音必須考慮對現代人適當的闡述,因此我們要進行神學思想建設,考慮如何講解福音,以神的愛來吸引人,而不是採取與不信的人對立的方式。

  按照國家規定,境外的人如果要來講道,需得到省級宗教團體的邀請。我想這也是各地教會交往的普遍原則。如果有人不按國家規定,不尊重中國教會的主權,偷偷摸摸進來搞一些宗教活動,就可能發生麻煩,那就不是宗教信仰不自由問題,而是成了違法的問題。在正常的交流方面,常有人邀請我們同工到香港來講道、講學,也有香港的同工熱情地願意來內地服務。這些都可以探討。但是有時限於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可能立刻都滿足,這是要先請你們諒解的。

  我們這次來訪,目的是為了尋求「真誠的友誼和主內團契精神」,在「公開、合法、不附帶條件」的情況下,經過協商、討論和合法的途徑來進一步開展交流。我們切實盼望在分享、交流時也能做到彼此尊重。我們不會在香港進行任何有害於香港教會的活動,我們也希望香港的同道不是背著全國或各省兩會進行一些不合法的活動,我相信只要大家切實增進彼此的了解和溝通,內地與香港的交往與友誼一定會發展得愈來愈好。

  願神的名在內地、在香港、在整個中國都得到應得的榮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