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6 期(2002 年 7 月 7 日)
◎ 時事透析 ◎ 陳佐才
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政績並未深得民心,其中重點關注的教育改革,更給人混亂的感覺,可說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教師壓力大增,受不住工作壓力,身心俱疲,悲劇發生;學生程度下滑,語文水準低降,品德修養被忽視;家長為子弟選校徬徨難決,選錯學校,不但影響子弟學業,而且會導至他們誤入歧途。觀乎不少有經濟能力的家長寧為子弟選擇另類學校如國際學校,也不肯選擇一般的津助學校,可以看到家長對目前香港正規教育如何缺乏信心。
雖然如此,教改仍然需要進行的。殖民地時代那種修修補補的做法,必然無濟於事,作為擁有超過半數津助學校的教會,最低限度可作點事。
(一)支持問責的新教育統籌局局長-新局長雖然未必熟悉中小學幼稚園教育,但作為大學教師及校長多年,他熟悉教育的程度,應比外行的官員深。他支持教育改革,但不會有教育上的「文化大革命」,應該是方向正確的路。
(二)教會該成立教育諮詢架構-個別為戰的教會教育群體,應聯合起來,致力於尋求共識,從而影響政府決策。
(三)教會應對教育前線工作者及家長,作出合時和及時的牧養-教師的心理失控;及家長的徬徨失措,都是時下的牧養輔導問題,教會在這些層面都有專才和經驗,能對症下藥的去伸出援手,肯定受到歡迎。
再不要被動的嘆息,而是主動參與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