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著肚子上學去


1976 期(2002 年 7 月 7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學生學習效果差,可能因為不吃早餐。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指出,有吃早餐的學生,相對沒吃早餐習慣的學生,自覺生活較開心和健康,成績亦較優良。不過調查亦指出,有一成七受訪學生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愈高年級的學生,愈不喜歡吃早餐。」《明報》26.6.2002

  吃,對動物來說,基本上是生理需要。但對人類來說,除了生理的問題,也是心理的問題。中大的研究指出,有吃早餐的學生,自覺生活較開心和健康,其實這是果也是因,學生不肯吃早餐,反映出他們不是那麼開心,以及家庭生活習慣並不健康。

  現時典型的香港中、小學生是怎樣生活的?一般到十一、二時才肯上床睡覺,之前不是做功課就是看電視(或上網ICQ之類),總之是在緊張和過度活躍的氣氛下入睡;翌日早上幾經掙扎才起床,父母一半或以上未起床,只有菲傭、印傭、泰傭等在伺候,孩子起床已要三催四請,所以也是繃臉黑口黑面的。餐桌上即使放有麵包、鮮奶、果汁,他們都是不屑一顧,頭也不回的就衝出門。

  孩子是否完全不感肚餓呢?當然不是,只是一部分沒有心機吃早餐,而家中又沒有必須吃早餐的習慣(這才是問題的癥結),至於另外一部分袋中有錢的,就寧願與同學幫襯快餐店連銷店的Junk food,一早就喝大杯大杯的汽水,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大循環。

  報載一位慈祥的媽媽為孩子吃早餐的問題弄致疲憊不堪。這位媽媽因為想孩子吃多一點,不停變換早餐的內容務求 「天天新款」,今日麵包,明天麥條,後天三明治,但孩子就是不領情。其實這位可憐的媽媽著力的方向錯了,她不用天天做不同款色的早餐,只需要做自己喜歡的早餐,然後自己滋油淡定的享受就行,兒子自然會有樣學樣的。

  其實最要緊的是及早建立生活的好習慣。例如營造一個比較寧靜的家庭氣氛,作息有時,小孩子不能遲過十時入睡;早睡自然早起,父母之中至少一位和兒女一起吃早餐,最重要是養成習慣,早上起床後播些輕音樂,十分鐘就夠吃了,但要日日如是。

  吃或不吃,不是肚子餓不餓的問題,而是生活得好不好的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