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6 期(2002 年 7 月 7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讓孩子在暑假多學些甚麼?
一般家長的反應必是全科補習、語文、少許藝術、游泳。這是每年家長們四出訪尋想為孩子安排假期的行為。
如果你是一個對兒童成長很有研究的家長,你必會關注孩子會否出現不平衡的智能成長~左腦活動過勞,右腦發展奇弱!
執筆日剛準備為一所中學任教全中二同學的「創意解困」六天工作坊,這已是第二年再舉辦的課程,校方特意每年提早考完升級試,讓同學們在輕鬆心情下探討一些平時學校沒有教的東西。
那間中學可算出產最多會考A級的狀元,然而他們仍肯定單是熟讀書本而欠想像力的訓練是一個缺陷。
你有想過孩子在遇到挫折時的反應模式是否很「健康」?
「不如尋死,一了百了!」
「快快逃離現場,有困難便用逃跑!」
「要面對!希望可以想通吧!」(但不知怎樣想才對?)
「做人真苦,寧願做(扮)一種享受大自然、無拘無束的動物!」(但不做豬,因多數最後被牽殺及被人吃!)
「想一些開心的事去做吧!」(但不知道能否真的會變為有效和開心。)
這是很多孩子的反應,反影慣用的模式:極端消極、逃避、思考解困、幻想脫臉、另找快樂。
可是各種模式都未能達到一個有效率、預防性、發揮內在潛質和維持解困動力的程度。
你覺得創意解困值得孩子掌握嗎?我深信香港需要建立一套按年齡成長程度教授的「創意解困」課程。
當代的兒童表面是幸福,因為物質無缺,然而心靈的豐富是需要培養對困難有深度的相處能力;生命是包括苦與樂,沒有經歷痛苦的人不會懂得享受解困後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