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有一個童年


1906 期(2001 年 3 月 4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教育制度朝令夕改,競爭激烈,捱壞了學生,亦嚇怕了家長,羅先生為了讓七歲的兒子能快樂地度過校園生活,打算送他到英國寄宿學校讀書。」《明報》12.2.2001


  七歲大的孩子,應該是唸小一,他的生活原本是無憂無慮,早上媽媽喚醒他,預備了熱牛奶和三明治做早餐,菲傭姐姐帶他落樓坐校車上學,下午放學回家吃午飯,飯後午睡片刻,做一會兒功課,然後到樓下空地騎腳踏車,玩倦了回家洗澡,等爸媽下班回來給他一個吻,一家樂融融的度過溫馨的晚上。

  現在許多小孩子卻要預備離鄉別井,遠涉重洋到別處唸寄宿學校。父母口口聲聲說是為孩子好,但他們可知道幾歲大的兒女最需要的又是甚麼?香港教育制度誠然有令人垢病的地方,但說到剝奪孩子的快樂、扭曲孩子的性格,總未至於如此罪大惡極。我想殘害塗毒孩子心靈至深的,還是我們的傳媒和娛樂事業,家庭制度的崩解和倫常關係的倒退亦是禍因之一。香港一半以上的學校雖是辦得有點老套,課程也編得繃繃緊,欠缺創意和活力,但只要父母夠開明,肯花心思時間在子女身上,基本上是可以彌補教育制度的虧欠。但現時的情況是家長也在超載的駝峰上加稻草,駱駝遲早被壓死,家長也是責無旁貸。

  孩子只有一個童年。童年最寶貴的不單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健全性格和情感的培育。家長盲目的把稚齡兒女送到外國,其實是剝奪了他們與家人在一起的權利和機會,可謂後患無窮。香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多元化的學校可供選擇,待孩子長大後,起碼十五、六歲,再把他們送到外國升學也不遲。

  香港人就是這麼的一窩蜂,以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甚麼也怕蝕底寧早勿遲。十幾年前流行到外國生子,太太腹大便便的在冰天雪地孤伶伶的等生產,那邊不生性的丈夫卻熬不住寂寞找了別的女人,結果仔女生了出來,順利拿了外國護照,父母卻離了婚。今天我們又爭先恐後把稚齡兒女送走,將來產生的悲劇又由誰去負責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