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1870 期(2000 年 6 月 25 日)
◎ 溪水旁 ◎ 陳國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靈修不離日用倫常,而神人相遇又不受時空的限制。這樣去理解靈修無疑是更合符聖經和傳統,也配合人性和今天人類的發展。可是,要實踐和實現這一種靈修,無疑又是不容易辦得到的。原因是,今日整個的社會環境和文化;都不太重視培植人類心靈或靈性的發展成長。相反,我們卻看見物慾主義和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不斷被鼓吹而氾濫成災。誠然,大眾對身外物趨之若騖。然而,我們的心靈卻不因為賺得世界而充實飽足。這現象不僅僅是發生在非基督徒的人士中間,也發生在基督徒群體內部。誠然,世俗化席捲全球,導至人將永恆的東西、超越的渴求、奧祕的事物,忘記得一乾二淨,活著如行屍走肉。

  過去的一個世紀是人類感到最自豪的世紀,雖然飽受二次大戰的蹂躪,但卻未能阻止人類奮進求勝的心。航天、電腦、遺傳基因等科技和工程的長足發展,正正標誌著二十世紀不單只可以重造古代被毀的「巴別塔」,還可以建構一個遠比昔日的巴別塔更高大、更壯觀奪目的建築物。然而,自豪卻消解不到心靈孤寂的痛苦,對世界大部分人來說,現代巴別塔只是海市蜃樓,鏡花水月。因為各處戰火依然,貧富懸殊加劇,生態環境告急,人類樂土只存在虛構的世界中,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經歷理想主義的死亡。然而,沒有死亡,也沒有復活。大死一番後,方可以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太四4);人飢渴不是缺糧(摩八11)。人類到了廿世紀末,才恍然大悟,深切體會唯一自救之路不是甚麼,乃是重新重視自己的靈性生活。

  如此看來,廿一世紀將會是人類靈性復蘇的新紀元,然而,廿一世紀靈修的涵蓋面相當大,它不單是指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更涉及了與社會、世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靈修視野應當涵蓋人類整體的生活。與此同時,靈修中所討論的神祕或默觀生活,也再不是由一小撮有特殊召命的修道士所獨佔。乃是所有凡受洗歸入教會的基督徒,不分男女、老幼、種族,都同樣享有屬靈經驗。這又進一步意味著天職或召命的意蘊,必須要從較宏觀的角度重新解讀。簡言之,凡基督的門徒,不論是修道士,還是在俗的信徒,都是被召在自己身處的環境或崗位上,度那聖潔和默觀的生活。正如基督的命令:「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48)

  畢竟,道已成肉身,並住在人間,所以,不論是行走,還是坐臥,都不能不與這道有關。因此,若要在廿一世紀悟道得道,就不可能抽離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居住的社群,避這世而居、不問世事、不食人間煙火。歸根結柢,真正的靈修或修道者應當是一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