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您關心的是事工還是人


1865 期(2000 年 5 月 21 日)
◎ 交流點 ◎ 徐濟時(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研究及培訓主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沈默的大多數」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教會領袖必須正視,否則教會遲早會有悲劇式的改變(如信徒轉會、牧者辭職)或抗議式的回應(如信徒不肯事奉,奉獻減少)。

  在此有限篇幅中,筆者試提一個可能是最常見的問題成因,就是事工。現代教會離不開各種事工,但為何是好的聖工會做成壞的結果呢?或許是因為事工出現了「病變」,病例如下:

  一、事工惡性循環-教會性的事工大都是「週年復始,萬象不新」。週週有崇拜、祈禱會、主日學,年年有佈道會、培靈會、聖誕聯歡。從事工的良性循環而言,我們只是辛辛苦苦地構思、籌備、完成,卻少有認認真真地諮詢、檢討、改進。在此種「缺環」的病態下,事工就變成循例,信徒只被動配合,了無生氣。

  二、事工有增無減-增加事工本是好事,代表積極上進。但在有限的信徒人手及奉獻能力下,教會領袖作為管家就要懂得善用資源,甚至忍心收縮或關閉沒有成效的事工,以便集力開展新事工。教會有一種奇特的文化,就是開了的事,無人能關,以為是不屬靈,其實是將事工偶像化。會務多至令人透支,不病才怪。

  三、事工要求過高-精益求精,恩賜發揮,本是美事。然而,揠苗助長,欲速不達,誠是鑑戒。事工的進步不能離開人的因素,包括造就者的技巧、靈性、健康、情緒,被造就者的回應,甚至社會文化等因素。以事工的得失論英雄成敗,人變成服侍事工,主客倒置。「事工主義」的教會令人敬而遠之。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原意:作品),在基督耶穌裏造成(原文:創造,被動式)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一早)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可參原文直譯的NASB)本節的「工作」的原文只是在羅馬書一章二十節以「所造之物」再出現,即是說,人如其他神造的作品,表達神的永能和神性,乃世人明明可知且無可推諉的。人本身既是主創世中最美的「事工」,那就是說,搞好我們生命比搞好事工更合乎「事工」的定義了。要將更美的工作獻給神,不是我們手所做的工,而是我們這個人本身,阿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