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送上耳朵和關心


1865 期(2000 年 5 月 21 日)
◎ 交流點 ◎ 禾月(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新聞所包涵的,不獨是消息本身,更加是傳媒、信息、人和社會的關係;從這關係歸納出的原理,其實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包括作為文字傳播媒介的出版業,以及教會。

  信息流通是促進社會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從前的「發達」商人,往往就是掌握資訊最多、最快的人士;現今社會資訊愈來愈發達,教會要突圍而出,便得「跑贏」社會,所以教會有需要看清楚本身的位置,用嶄新眼光審閱一直以來所面對的問題。

  在我看,教會與外部的信息交換,以至教會內部的信息交換,都有待改善。上網、開電郵信箱,不等如促進了信息交流,一來視乎如何使用電腦網絡及其運作效率,二來不能單單依賴電子通訊,三來教會裏九成人屬於沈默的大多數。

  沈默的大多數不獨存在於教會,也不獨存在於香港;基本上整個社會、整個世界都有沈默的大多數。這不一定是壞事,若然神創造的每一個人都像領袖般有很強「見地」,這世界可能更加紛擾。

  不過,我相信「沈默的大多數」只是沈默,不必然代表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也許有些人對教會根本沒有要求,所以沒想過教會的事情;也許有些人沒興趣理會教會的事。但為甚麼他們沒有要求?為甚麼沒有興趣?為甚麼沈默?我們有多少人能夠實實在在地回答呢!

  與其要求沈默的大多數站出來說話,倒不如把耳朵送上門去聆聽和關心。這不只是教牧人員的事,也並非只得一種溝通模式,但最重要是大家取得共識:如果我們不知道人的需要,我們到底忙甚麼?

  設法把教會內部的信息流向結成一個圓滿的環狀,投資時間和精神,以建立多個正式及非正式的收集意見渠道,將可使教會的工作更有效益、更多教友願意投入事奉,這就是回報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