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對課程改革所提建議中,我以為下列一項最有創意。
他們提議一天只上一科,理由是可以減輕書包重量;我看到的卻是這個好提議另一方面的優點。
香港學校現行制度,是一天內上不同科目,每一節由三十五分鐘到四十五分鐘,視乎那是小學抑中學,是半日制抑全日制,目的讓學生不覺沈悶。這在學生學習意欲高的從前,的確是不錯安排。可是,自普及教育推行以後,學校裏困着很多「逃學威龍」,老師單是向他們追收功課,維持課室秩序,已耗去不少精力,一抬頭,催魂的下課鐘便響起。
許多老師,每天就在這樣的困局裏苦苦掙扎。趕不及規定進度,就無法應付即將來到的測驗考試,於是惟有犧牲本應緊急處理的學生問題。如此日積月累,問題愈積愈多,教而不管,課室成了師生的共同惡夢。
如果,如果真的是每日一科,老師負責追收自己任教科目功課,躲懶學生再也不能以不會做藉口,因為老師有一整天時間好用,既可以把課程深入教學,又有時間照顧個別差異,學生甚至即日在堂上完成功課,有問題還可隨時發問,把問題弄清才下課,如此一來,豈不皆大歡喜?
若擔心一科時間過長,可以中間加入體育或音樂、美術時段,當小息也好,當調劑也好,老師乘機批改功課試卷,待會兒再和學生討論,這樣,今日問題今日解決,師生便都皆大歡喜。
夏丐尊在《愛的教育》裏說得好:教育制度有如水池,不論水怎樣改變,或方或圓,最重要的還是池裏的水—學生。是的,當我們沸沸揚揚在談論教育改革的時候,我們可有留心聆聽,孩子們充滿創意的改革建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