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獨行志約翰福音、約書亞記十四章六至十五節
第 1837 期(1999 年 11 月 7 日)
◎ 溪水旁 ◎ 道勵
迦勒的人生,其實非常孤單。試想想他的同胞,就是窺探迦南地的其餘十位探子,因為神的審判,早已死在曠野。而在往後四十五年的流浪歲月中,他同輩的人更日見稀疏。當他來到八十五歲高齡,以色列人中,除了約書亞外,最年長的也跟他相差至少二十年了!相隔了一代的鴻溝,新的以色列民對出埃及的經歷,對起初來到曠野的情景已不復有任何記憶。因為神就是要讓那一代人過去,不得進入迦南,作為他們悖逆後退的代價。
獨有約書亞和迦勒,是那一代唯一的「餘民」。約書亞忙於爭戰,迦勒更顯得隻影形單。
順服神、忠心事奉神,有時免不了承受孤單的代價。沒有人了解你昔日的屬靈經歷,亦對你所處身的群體過去的歷史不復有記憶。
迦勒卻默默地持守,亦不厭艱辛困累、一趟一趟地繼續陪伴以色列人繞行。前進的士氣是高昂的,帶領爭戰的會有明確的目標,這是約書亞的位分。但沒被選上擔任領袖的迦勒卻能默默持守四十五年,陪伴同胞走完一遍又一遍的「冤枉路」,這可真不簡單!被逼同走「冤枉路」而變得麻木、抽離,可不希奇。另一方面當沒有人重視你的貢獻,你多作一點或少幹一些,都沒有人太在意,悠閒疏懶地度日將變成何等容易。這是我們常有的陷阱,卻不是迦勒的選擇。他四十五年如一日,保持操練!
神在每一代只選召少數人擔任領袖,但祂知道誰是真正的忠僕。
「因為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民十四24)這是神對他的評價,也是摩西對他的評價(出十四9),與及聖經作者對他的評價(書十四14)。迦勒的選擇,雖然當時顯得那麼孤寂清冷,但在神、在人眼中、並在歷史中,都得到充分肯定!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特稿】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