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7 期(1999 年 11 月 7 日) ◎ 商數啟示 ◎ 余德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可是歷史人物的較細節生活事蹟並不易尋找,尤其是他們生命改變的原因很多是無可考證的;歷史記載的是成功的結局,而少有解釋轉變的分析。
聖經卻在這方面有豐富的「軟件」,更有直接的教導。例如人性的軟弱使我們容易犯罪,故我們常會得罪人、妒忌人甚至對人產生攻擊行為。
聖經也會從預防的角度教導我們如何保守自己的內心,因為一生的果效就是被這個「心」影響出來的,因此我們要知足、愛人和要向耶穌學習。
這些「人性改造」的因果已漸成為現代城市的絕版,我們的社會只是不斷道德標準調低,粗俗說話已放寬至傳媒,我也曾在聯校的小學領袖訓練營中,聽過老師用近乎黑社會術語責罵學生,相信這現象正在普及中;我也觀察到愈來愈多少年人被教會學校列為「無藥可救」而被「勸喻退學」,免得影響其他好學生!
似乎我們忘記了自稱「教會學校」!我們是有「藥」來辦學的。
主日學要再直接些與孩子探討「神可改造人性」的訊息,這中心思想不再是唸金句,而是讓每位同學去經歷神改變他的陋習!
可否設計出同學們的「改變週記」,更讓他們在教會崇拜時間內給會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