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7 期(1999 年 11 月 7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張祝齡牧師富有文才,他和一些信徒創辦「大光報」,並且亦是「大光報」的主筆。由於「大光報」是在一九一二年創辦,響應孫中山為建立中華民國作出言論上的宣傳,兼且作基督徒對外的喉舌,藉此宣揚福音。「大光報」到一九二一年在聖誕節之前出版一份別冊,稱之為「基督號」,是由一班教會牧師和信徒所寫的專文,有講道、傳記、見證、分享等文章,附「大光報」派發,目的在聖誕佳節的時候傳揚基督。
張祝齡牧師在一九二三年「基督號」發表了一篇「完全人格」的文章,並有圖表解說「完全人格」的立論。特別是論及基督完全人格之模範,舉列了四十八端德行,而將這四十八端德行安放在人體四十八個位置。張祝齡牧師所提這四十八端德行,有些屬於聖經上所提及的屬靈德行,但有一些是中國固有儒家的思想,更有一些是張牧師自己構思的德行。用神學和中國文化思想去解說基督完全人格的概念固然少有,而張牧師又有人像部位圖說,在中國教會史上更是前所未見。但張祝齡牧師這種創見和表達,不但反映了他個人神學思想之本色化,他更可代表香港華人基督教會在二十世紀初期的本色神學思想。
張祝齡牧師之所以撰寫「完全人格」一文,顯然是回應當年中國基督青年會所提出「人格救國」的主張,認為青年會要使青年及幼童要積極推動德、智、體、群四育的發展,養成完全的人格,奠定做民國的基礎,為此才可以救中國;信徒有完全人格更可以榮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