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兒姐弟倆,常常邀我到他們家裡和他們一道玩「電腦」。像我這個既老又土的老公公,對新玩意一竅不通。他們都在說願意教我。可是自己又有「我要你教,成甚麼話!」這一股頑固思想在作祟,直到如今還是敬謝不敏。
相反的我在兒時玩慣了的小玩藝,「扯空竹(又稱響鈴)」。如今在國內來港的雜技團,在舞台上由幾位小妮子,兩手分執小竹竿,竿頭綁著約莫兩公尺的幼繩,使勁在拉扯,發出「嗚嗚」響聲,還彼此互相拋接。不要小看這玩意,它有雙、單頭兩種,看似個工字和丁字,耍起來相當費力,倒有健體的作用。因為拉扯起來要身隨形轉,兩手兩臂也要用力,自己在天氣稍涼,甚至天寒地凍,挾著它到維園晨運時耍玩,遍體煖和,每回也惹來不少晨運客圍觀。
這本來只要三、兩天就學會的小玩意,首先是女兒不曾繼承衣缽。兩個小娃兒也不受祖傳,看來真是後繼無人了。
從兒童玩具看人生的過程,在自己有憶之年到如今,只不過是七十多年,僅四分之三的世紀,以前是蛻變,如今是劇變。兒時各式玩具都有它的季節性和戶內外的分別,但總是年年如是的,玩了一段時間收拾起來,到下一年又檢出來,獨個兒是這樣,耍戲也是這樣,不約而同的大家拿來的都是同類的東西,街頭巷尾又是一陣陣的熱鬧。
同時那時代的玩具除了環保之外,一般來說倒是耐用耐玩的,還有是個人或者集體製作的,家裡的剩餘物資是好材料。至於暖和天氣,伏地打彈子(波子)、玩陀螺、瑞雪飄飄堆雪人。大夥兒算得上是最殘忍的,是手拿椏杈兒射殺飛鳥了。
兒時生活以今比昔,不知道哪個時期較好、較幸福呢。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特稿】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