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眼不能看見,但憑所造之物,就叫人無可推諉。」這句聖經金句深深吸引着我,2016年愛上了和大自然談情。大自然給人高深莫測的感覺,也有敬而畏之情懷; 但亦是開懷舒適寫意地方。
2012 年参與馬灣挪亞方舟事工,幾年工作,提升自己人際網絡、工作手法技巧,以至待人接物。深造了自己多方面技能,得到的比失去的要更多。正正完成階段工作,又想到準備人生「入五登六」階段,或是要為自己人生下半場做一次「中期檢討」,再次為餘下生活定下目標出發。
挪威15歲小女孩Greta 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大聲疾呼,給政客和商家們當頭訓誡,恥笑他們只為利益及權勢,卻沒有為環保付出保護。作為中年大叔的我,也汗顏了。經過一段時間反思,「環境保護」也漸漸變成了我個人生活 Agenda. 但是如何落實成為個人生活行動,還在摸索階段。在互聯網年代 YouTube成為了我搜集資訊圖書館;另外又去嘉道理農場跟綠色高手學習,除了解更多不同相關題目內容外,例如「魚菜共生」生態系統,更學習永續樸門(Permaculture Design)法則,甚至去到澳洲跟Permaculture Design嫡傳Robyn Francis深入探究理論及實踐。
走遍香江環保範圍,認識了很多投入環保朋友,敬重他們對環保工作十分投入和「委身」。我好像找到下半場夢想,但跟自己基督教信仰有相關關係嗎?雖然沒有統計,但感覺上很多環保人士不是無神論者,就是佛教徒。相反,教會信徒中很多生活在浪費習慣之中(可能是我當下主觀感覺)。在我自己對信仰認知,真理和基督教信仰應該互相呼應,和諧共存,以及可以實踐當中。
因此,我嘗試尋找在環保元素與基督教的共通議題。
在永續樸門理論,創辦人Bill Morrison提到 三個重要倫理題目:
1. 愛護地球Love Earth
2. 愛人如己Love People ( 我偏頗翻譯)
3. 公平分享Fair Share
當我放眼這三個倫理重點時,感覺到基督徒應該更容易理解。同時,基督教信仰更有實踐驅動能力。我們體會到創造偉大,才啟發我們去愛護被創造的一花一草,當然也包括上帝創造的其他動物和人類。雖然我們未必有機會親身見我們下兩代子孫,但也發揮我們對他們愛的行動。所以,我們保存美好環保給我們子子孫孫也變得理所當然。
說到第三個倫理原則: 公平分享,我們聯想到社會主義,或共產思維。但資深環保人士很直接就道出環保問題精結,乃源於個人「貪婪」。more,more無止境貪念。我們時常提及跟環保一個議題:全球食物供應。很多人不斷尋找高科技生產食物,但是食物及生產資源是夠全地球上80 億人食飽,但無奈有些人食得「招積」,食得浪費!要做公平分享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期教會給我們一個「凡物公用」示範。信徒以愛相待,達到公享物資社羣。另一方面,「貪婪」也是基督教信仰中「原罪」的主凶。無論現今資本主義西方或是其他政治體制,失去了信仰調和,令社會變得動盪和不公平。
由經歷環保走至體驗基督教信仰,也是回應聖經中說明:雖然眼不能見,但憑所造之物,叫人無可推諉。重拾我們與創造連結。
2014至2022年,香港社會爭吵不斷,要找出對話渠道不是容易事情。由環保入門可能是一條進路。人類要存活在大地,可以是開始對話議題,透過一起栽種,一起翻土。「我栽種了,亞波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看見被創造奇妙,明白造物者美意。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宣教藝術】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