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新一代基督徒事奉觀
 給予機會發揮恩賜與召命


3029 期(2022 年 9 月 1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已於8月12日,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雅斤堂舉辦「無牆無盡——善用恩賜的斜槓事奉」週年研討會。會上發佈「新一代基督徒的生活形態、工作態度與事奉觀研究」結果,發現信徒多以彈性的角度理解事奉,故不再拘泥於特定的事奉形式,即使他們在教會外有其他事奉,也不代表對教會不滿,而是想更多親近神。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諮議小組成員吳思源先生解釋「斜槓一族」定義,他指「斜槓一族」可稱為「炒散」,他們沒有固定工作,其工作性質可按其心意、客觀機會、環境需要而變化。他盼望透過是次研究,詳細探討此現象對年輕信徒及教會的影響。

  研究於本年3至7月進行,共收回有效問卷748份,參與者中以成年和中年人士佔比重最高,近八成受訪者現時都有事奉。此外,65%受訪者有全職工作,斜槓工作者和自由工作者則只佔6.7%。

  明愛專上學院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郭毅權博士分享研究內容,他指在參與事奉方面,受訪者並不拘泥於形式或所謂正統性,例如自發在社交媒體發放基督教資訊、幫助及探訪鄰居,甚至在工作上盡力也可理解為事奉。「對受訪者來說,所有與福音有關、令神話語有機會推廣的,他們都覺得是事奉。」另外,事奉也不一定要由教會組織或具有固定計畫,反之受訪者也支持「自發進行」及「不定期參與」等事奉形式。

  研究又發現,受訪者同時間也在教會外有事奉,惟參與這些事奉並非對教會不滿,而是希望事奉可更有彈性、靈命有更好的增長等,可見受訪者對教會的觀感普遍是正面的。至於問到理想的工作方式,雖然大部分都選擇全職或兼職,但仍有逾14%受訪者希望做斜槓工作者和自由工作者,反映撇開現實生活限制,不少人都希望過更自由的生活。研究亦探討新時代下基督徒的特質,他們普遍熱心事奉,以服侍神為最高滿足與目標,也會接受任何由所屬教會所指派的事奉;即使參與教會外的事奉,同樣並非對教會不滿,而是希望更多親近神。

  事奉形式具彈性 目標同為服侍神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強調,自發事奉與在教會事奉並非「零和遊戲」,而是做得更多更好,背後不一定對教會不滿,其目標只是想更好的親近神。另外,受訪者的事奉觀已有相當的彈性,不再拘泥於「參與教會架構下的事奉才是正統」的說法,只要能好好服侍神便是事奉。他又提到,社會一般認為斜槓、多元事奉只集中在年輕人身上,惟是次調查顯示,中年人參與多項及額外的事奉的比率也甚高,背後或與他們擁有穩健工作基礎、資源人脈及更多工餘時間有關。最後,他分享年輕基督徒及斜槓工作者崇尚獨立自主,教會或機構可提供機會和空間,讓他們以創新方式進行事奉,讓他們感到其恩賜和創意能被接納。

  給予年輕人機會 實踐恩賜與呼召

  會上亦有新一代信徒分享其事奉模式,私人執業醫生蕭烜醫生分享,他行醫20年,即使神要停止他的工作,他也可用其他身分去實踐「全人醫治」的召命。他強調,回應召命不一定只局限於職場,因此他參與病患者聚會、與義工一起探訪和為無家者祈禱,又在疫情下為寮屋戶及無家者抽血檢查,鼓勵他們接種疫苗等。他又形容,「斜槓」也是整全召命,年輕一代有上帝恩典,因此常透過敬拜、繪畫等方式與他們同行,藉此聆聽他們的心聲。今天他除了行醫外,更每週定時上載影片到網上平台,分享他的身心靈醫治、信仰反思及禱告,藉此接觸更多受眾。

  藝窰軒福音劇社總監鍾俊傑先生指,他試過與學校合作,自己扮演無家者執紙皮、木材和鐵罐,甚至在學校花叢旁搭起一個小帳幕,模擬無家者居住的地方,藉此教育學生了解無家者的處境。疫情下,所有話劇演出暫停,因此劇社轉為開辦廣播劇,又透過zoom協助教會舉辦話劇,笑言只要有創意,便能構思到不同方式服侍神。他希望教會以開放的態度,鼓勵年輕人在不同聚會中領會,給予他們舞台和發揮空間,這樣才能做到「傳承」。

  香港神學院神學生呂慧明小姐指,不少朋友參加短宣和學習語言,為的就是服侍神和宣講福音:但他們在教會卻未能發揮恩賜和實踐呼召,原因是教會墨守成規,較少主動研究新事工的可行性。她認為,教會是弟兄姊妹操練恩賜的場所,但部分教會過於謹慎,不敢放手予年輕人,「教會作為接納罪人的地方,為甚麼會訓練人不要出錯,而不是訓練一班可承擔和面對錯誤的人?」因此,她表示事奉人員需要一個可容錯的空間,讓他們能放心地實踐恩賜和呼召。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