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是香港人一直以來的體驗。這不只是因為九七議題或近年的國安法(移出),更是因為很多人從國內移居香港(移入)。那麼,從移居體驗生命教育是最合適不過。
提起移居,我們很自然聯想起1678年的作品《天路歷程》,作者約翰.本仁以朝聖者、旅程和移居等觀念描述一個人的信仰體會。他的描述是宗教體驗,但也說出一個人的生命之旅,即生命是從一處到另一處的移動過程。因宗教對死後生命的相信,生命之旅是從此世到他世的旅程。沒有宗教者不會以他世作為生命之旅的目的地,所以,他們相對地強調在此世的旅程,並以死亡作為終點。查實,他世不是用來否定此世,反而他世給與此世多了一份視野,即移居。那麼,移居的心態如何讓人看待此世之旅。
旅程特徵之一是冒險,冒險是因不確定性所致。第一,不確定性可以是危險,令人焦慮,但同時,不確定性也會帶來驚喜和可能。冒險本身就是一個待發現和待完成的潛在。這是它的吸引性。第二,冒險是歷史的締造者,因為沒有冒險,時間只有時序(chronos)之意,重複是其特性。相反,冒險令時序時間被干擾,甚至被中止,歷史從中誕生,意義也出現了。冒險帶來是時刻的時間(kairos)。試想想每次我們分享的事都是關乎時刻的時間呢!第三,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冒險,反而很多人只求平穩地過活。雖是如此,但冒險不必然純是人的選擇,而是人被拋進入或被拖入一個冒險狀態。人在「被拋性」(throwness)下是被動的,但如維根斯坦說,人的存在(existence)卻是「躍出」(ek-sistence)。第四,冒險為我們的生活經驗提供訓練場所和資源,因為我們需要和培養出不同思考和技能回應不同遭遇。雖然冒險的結果可能是失敗收場,但當事人卻從中累積了生活經驗。
如何主動地接受,甚至擁抱冒險成為旅程者的重要生命質素?移居概念提醒我們,當事者是在移動中,所以,不要將自己固定在某時某刻,也不需將當下永恆化。不論這時這刻是好是壞,我們都在移動中。移居不是輕看當下,而是以不執着地珍惜當下,並相信當下只是待完成的潛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