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網絡媒體及人才
 科技時代仍首重牧養


3017 期(2022 年 6 月 1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疫情加快了教會使用科技的步伐,但卻衍生了不少分工角色、決策更新和團隊牧養的困惑。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漢語網絡神學院已於5月28日,透過Zoom舉辦「教會機構網絡媒體實踐」講座,三位講員分享己見及科技融入教會的經驗。

  重視團隊牧養 關鍵以人為本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網絡媒體宣教副總監歐建樑傳道(春麗)指,進入數碼時代,教會需要專業人士協助,但如混淆了其角色和分工,則限制了他們的發揮。他表示,教會常見的網絡媒體事奉崗位分工主要為資訊科技同工、影音同工、媒體同工,三者的職能和特色均截然不同。資訊科技同工職能包括管理及編寫電腦程式系統、軟硬件安裝及數碼保安監控等,他們喜歡上網尋找解難方法,大多沈默理性,着重邏輯思維。影音同工職能包括處理音響和影像問題、優化影音流程等,他們熟悉影音產品,擅於操作不同器材,大多刻苦耐勞和不善辭令。至於媒體同工方面,則負責運用媒體表達信息、創作宣傳內容等,他們熟悉社交媒體思維,並有敏銳新聞觸覺,性格大多活潑好動具創意。

  他續言,基本團隊牧養可分為四層階梯,分別是初學事奉人員(Beginner)、初級事奉人員(Junior)、資深事奉人員(Senior)和團隊領袖(Team Leader)。他尤其提到,團隊領袖應懂得按才授責,並有牧者心腸,靈命成熟及清晰教會發展目標。他強調,教會團隊必須有以上四層階梯,缺一不可,建議教會定期檢視。

  疫情下,教會被迫進入網絡世界,不少教會仍處於困惑之中。春麗表示,教會數碼化無助解決所有問題,提醒當需要科技人才時,也要兼顧其屬靈生命發展,不可只着重技術專業層面而忽略靈命。他分享真實經歷,指不少專業人士到教會全職事奉,但卻欠缺牧養關顧,結果工作數年後枯乾,不但工作技能倒退更離開了上帝。「其實本來可栽培這些人成為牧者,只要有神學裝備、教會支持、大家認同和為他們禱告同行。」

  釐清事奉角色 避免錯配工種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多媒體副總監胡斯瀚先生坦言,教會經常分不清資訊科技(IT)、媒體(Media)和影音(AV)同工的分工角色,甚至會找資訊科技同工去更換廁所燈。他鼓勵教會管理層應多了解不同角色的分工,避免角色混淆而錯配工種,令同工感不被認同。他指,媒體同工有時會使用影音配合,資訊科技同工亦會幫忙做影音工作,但可能只懂開啟器材,對聲音調校、調色等會不到位,因他們擅長軟件使用而非音響,「情況就如右手寫字的人可以用左手寫,但不流暢。」

  他提醒,疫情期間有很多直播,他們的參與能令整個串流更流暢一些,但更要明白他們,不要勞累他們,「AV同工是人的祭司,透過網絡和科技將人帶到神面前,但同時他們都需要被牧養,牧者要不忘關顧他們,不要讓他們耗盡(burn out)。我們時常以為買了機器就做到,但人的牧養才應是先決。」

  善用科技牧養 發掘會眾恩賜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網絡關懷副總監林志輝牧師分享,加拿大城北華人基督教會善用科技的經驗,指十多年前已思考如何在教會應用科技,藉此幫助人與人結連。他引述學者看法,認為崇拜應達致多媒體、多觀感、多元文化,而且要讓會眾與上帝相遇,真切聽到、看到和感受到信息。

  結果於2005年,教會以上述概念為藍本建堂,建堂後可容納1800人同時崇拜,更增建了音響和影像設備,成功製作出一個無邊界的特大螢幕,所有會眾都可清晰看到崇拜投放的影像。林志輝牧師強調,教會在設計前曾評估會眾崇拜的感覺,確保所有位置都能清楚看到螢幕,以致會眾能全情投入敬拜。他形容建堂是為上帝「發夢」,發現上帝供應後,教會禮堂除了一般崇拜外,還可供大型佈道會、青少年活動、音樂會、音樂劇之用。不過他稱,單是硬件並不足夠,當時亦聘請了專職同工處理音響事宜,過程中更發掘了不少對影音媒體方面具恩賜的弟兄姊妹,一同發揮所長事奉上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