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愛護受造之物
 飼養動物反思信仰


3015 期(2022 年 6 月 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除了貓狗外,近年愈來愈多珍禽異獸也成為家中飼養的寵物,但在疫情下,有人卻擔心動物感染疫情,繼而擔心甚至驚慌棄養。明光社已在5月27日,於網上舉辦「疫下的受寵與受驚」講座,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諸聖座堂堂牧池嘉邦牧師強調,所有生物都是上帝的創造,主人與動物相處更是愛的聯繫,故基督徒應愛護所有動物,回到上帝創造的原初心意中。

  池嘉邦牧師又被稱為「動物牧師」,與動物相處數十年,他將書房改裝為動物工作室,飼養動物種類繁多。除了普遍家庭常見的貓狗外,更曾飼養不同爬蟲類、兩棲類、齧齒類、魚類和鳥類,甚至包括本地較少見的蜜袋鼯和蕃茄蛙等。

  他指出,飼養動物需投入大量精神和時間,更要認識動物的需要才能照顧得宜。例如爬蟲類動物除了需要暖燈外,還需要紫外光燈,如缺乏便不能消化食物;烏龜也要定時曬太陽和沖水,尤其陸龜須在水中才能排泄,否則便會產生結石。他表示,《創世記》記載上帝叫亞當為一切牲畜、飛鳥、走獸命名,背後有其含意,因在希伯來文化中,長輩為後輩改名,代表了生命的目的和意思,如「耶穌」的意思是救主、以馬內利,可見命名也代表了動物的本質和存在目的。

  愛護受造生命 回歸創造心意

  他又提到《以賽亞書》十一章,經文記載野獸不傷人不害物,彼此和平共處。然而當人墮落後,世界便驟然轉變,所以今天看到的是墮落後的大自然,人有責任保護和回復上帝的原始心意,縱然未能完全做到,也應趨向此方向。有古代神學家認為,人的存在和福音目的不只是為人類,因「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獨一的兒子賜給他們」(約三16),但原文卻是上帝愛「世界」而非「世人」。因此神學家提醒,上帝創造萬有,「萬有」代表上帝愛的彰顯,故祂創造的每一個生命背後都有愛。他認為,基督徒愛護動物及所有上帝的創造是必須的表達方式,動物與人相處是愛的聯繫過程,當生命中接觸到愛,上帝便在其中。

  最後,他播放非洲牛蛙和魚類在現實中拯救子女的片段,指兩種看似智慧不高又不懂善惡的動物,竟然能做出保護下一代的舉動,足見上帝奇妙的創造和作為。「原來上帝在大自然仍保留愛的痕跡,所以我們作為基督徒,在欣賞和觀察之餘,也要推動愛護非人類生命的動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