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死亡的生命教育:認識死亡


3000 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當只強調認識、尊重、欣賞和開拓生命的生命教育時,我們無形中忽略,甚至排斥生命中的死亡。沒有「沒有死亡的生命」,所以,生命教育必須包括死亡教育。我們先理解死亡是甚麼。

  基督宗教傳統傾向從因果關係理解死亡與罪,即人因犯罪,人才會死亡。換句話說,若人沒有犯罪,人是不死。所以,死亡是生的異化,不應屬於生命。在這理解下,死亡是邪惡、破壞和威嚇。人只有信靠耶穌才可以克服死亡對人的控制。這解釋為何有些牧師在安息禮拜時會像佈道會般呼召人信耶穌。反諷的,人的罪反而是人不接受人是受造物,死亡是受造物的本質,與罪無關。即人沒有犯罪也必死。

  有生就有死是自然現象。早於人類出現,死亡早已在地球出現,恐龍死亡,樹木花草死亡。有基督徒認為他們的死不等於人會死,因人是上主形象,人不會經驗死亡。第一,人是上主形象指出人在世上的責任,與人不死沒有甚麼關係。第二,人是受造世界之一,人分享世界的一切,當死亡是受造世界的本質,死亡於人也是。那麼,為何上主創造生命時將死亡內注於生命中?我沒有答案,但耶穌曾說,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就喪失性命;那恨惡自己在這世上的性命的,要保全性命到永生。」(約十二24-25)

  這話指着耶穌受害而說,但也可以指着每一個生命說。即生命是為他人,讓眾生可以因我而活出生命的豐富;同樣,死亡也扮演相同角色。然而,為他人生命不只必然是以犧牲來達成,死亡更以責任完成來達成。這解釋為何基督徒多以息勞歸主來描述亡者。若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是罪的結果之意思就不可能指身體死亡,而是指因身體的死亡帶來同時的靈性之死。意即,人的罪使死亡從自然變得不自然,即從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變為視死亡是生命的異化、從死亡後進入永生的盼望變為對死亡之後的恐懼。

  基督宗教有其對死亡的觀點,不需勉強非基督徒接受。它對有死亡的生命教育有其貢獻,這留待下期再談。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