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合一主日」
「合一」既在聖經中有清晰的教導(弗四1-16),更加是耶穌在受難前為門徒禱告的焦點(約十七1-26),因此很難想像會有基督徒膽敢提出反對「合一」!然而,在歷史的進程中、在現實裏,無法「合一」卻是我們愧於要承認的事實。
究竟在實踐或推進「合一」時,出現了甚麼難題,以至教會無法實現「合一」呢?倘若兩個宗派教會商討合一,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變成單一的宗派教會。例如香港循道公會和香港衞理公會在一九七五年聯合為「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又例如在一九四七年聯合的「南印度教會」(Church of South India),當中主要加入的宗派包括聖公宗、公理宗、長老宗和循道宗。
然而,「合一」的算式有時會變成1+1=3,意思是兩個宗派教會各自有成員願意合併為一個教會,但亦會有部分成員不願意加入。結果願意合併的變為一個教會,有新的體制,而各自不願意加入的成員則仍然留在舊體制內,結果就變成一新、兩舊,合共是三個宗派教會。
由是觀之,問題不在於拒抗「合一」,而是在實現這個理想之前,大家認為有一些優先於合一的原則需要處理得當,否則無法達成理想。那些原則又會是甚麼呢?籠統而言,可以分為神學性和非神學性原則。神學性的原則包括:救贖論的分歧、末世論的分歧、禮儀和教制上的分歧等。非神學性的原則包括:教會資產、權力平衡等。
要跨越這些先決原則的分歧,當然並不能單靠人的意志或多場會議與辯論就可以解決。以弗所書四章三節清楚指出「合一」是聖靈所賜,我們需要在主的面前禱告尋求聖靈指引和加力。
此外,我們必須留心,教會「合一」的終極原因是為見證基督的福音。今日的世界充滿張力,教會乃上主在地上子民的總和,本該作出示範,怎樣在福音的大能中善用彼此不同的恩賜來服侍不同的羣體,而非彼此排拒。
教會因着宗派的差異而分散了力量,也使見證欠缺說服力。這兩年多,全世界也陷在疫症的困擾中,而地方教會、普世教會、普通市民,以至一國元首,無人倖免於病毒的威脅。假若教會要履行上主託付的使命,關愛受苦者並與大眾同行,「合一」更是教會迫切要實現的聖經教導。求主恩助!
王家輝(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喜閱.門徒】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