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中的恩典


2993 期(2022 年 1 月 2 日)
◎ 城市心靈 ◎ 小沿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疫情肆虐頭尾已兩年,全球之中香港算控制得最好,死亡數字僅二百餘,但間接導致的影響不單是經濟民生等方面,更是影響到香港人的情緒問題和精神健康。

  一位牧師曾告訴我,他所牧養的教會有很多長者在去年中旬以後,陸陸續續的患上情緒病,原因除了是教會大小聚會停頓,長者留在家中,有些更因疫情不敢出街,探候兒孫更是莫問,漸次他們感到寂寞、空虛甚至失去人生意義。

  本報今年新專欄作者,著名的精神科醫生麥基恩,在他的近著《時代心聲》中,曾探討新冠疫情對香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包括在疫情早期的「搶購潮」和因害怕人羣聚集及互相感染而導致的長期隔離。

  麥醫生指出,「隔離」(Quarantine)這名詞最早出現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在一一二七年左右針對痳瘋病而實行的措施,而在稍後著名的世紀黑死病期間也廣泛應用,但要到三百多年後,英國出現鼠疫,隔離措施才再出現。

  其實我們不要小覷隔離的影響。有研究指出,在疫症隔離期間很容易出現心理壓力,甚至精神障礙。最常見的心理病徵,包括: 情緒波動、憂鬱、緊張、煩躁、憤怒等;而身體病徵則包括食欲不振、睡眠失調、心跳、心悸、冒汗、頭暈等;而其中以憂鬱及煩躁最為普遍。

  教會在疫情期間,因着限聚令和整個社會氛圍,無可避免地也處於「隔離」狀態。崇拜改為網上,聚會停頓,探訪也停止,有形的影響是大部分堂會奉獻收入少了,但無形而實在的影響是不少教友因「隔離」而導致大大小小的情緒病和精神困擾。

  麥醫生在書中引用使徒保羅曾在羅馬遭軟禁而置身「隔離」狀態,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在獄中不斷寫作,積極教導人,也有請求主內弟兄姊妹為他送上衣物和書籍以解寂寥。

  保羅在隔離中,靠的是認定有主同在的事實:「然而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的信息藉着我盡都傳開,萬國的人都可以聽到;祂並且把我從獅子口中救出來。」(提後四1)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