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子女品格由身教開始
 青少年傳承父母相處態度


2993 期(2022 年 1 月 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維護家庭基金聯同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及另外七間社福機構,已於十二月十八日在FACEBOOK LIVE 進行「第八屆家庭學術研究發布論壇2021: 塑造子女品格.父母從何做起? 」,為親職教育探討策略與出路。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分享「青少年與人相處態度承傳模式研究」,研究於二零二一年六至十月,以問卷形式進行,回收樣本數為三百一十六份。研究結果顯示,父母人際反應能正面影響子女的人際反應,父母愈能易地而處和同情關懷他人,子女亦然,引證青少年與人相處態度部分能夠承傳其父母。

  其次,態度承傳會通過父母與子女互動傳遞,父母心理控制管教模式會影響子女的內在運作模式,如「虎媽」般的倚賴導向心理控制,或如「直升機家長」般的成就導向心理控制。而父母減少心理控制管教模式,則能提升青少年人際回應、態度,發展子女正向內在運作模式,包括自我模式和他人模式。青少年其他態度和價值觀是否可以由父母承傳,則有待引證。他再度提醒:「易地而處和同情關懷是可以由父母影響到子女,若父母能省思自己情況和改善一定能帶來幫助。」

  在小學子女的父母家庭教養方面,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顧問駱慧芳女士回應,身教非常重要,惟香港人生活忙碌,陪伴子女時間不多,應先處理好自己情緒,亦可以透過「我返黎喇」、「食飯喇」等主動製造和諧氣氛,放下彼此憤怒。她又指出可以透過服務的行動、身體接觸等愛的語言加強家庭的連繫,例如製造子女喜歡的食物,同時父母亦應放下互相指摘,快快去聽、慢慢地說,建立好榜樣。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服務總主任葉麗碧女士則認為父母的相處是最為影響子女的人際關係,父母應由自身成長開始改變,「家庭一定是由婚姻開始,子女會看到父母是互相體諒還是互相攻擊,當中是否有同理心。」例如父親回家會否主動體諒幫忙,都會影響子女將來如何待人處事。惟她坦言在疫情期間,家長面對莫大精神壓力,即使知道身教的重要、不應該責罵子女,但無可奈可,在經濟上和子女長期在家中都帶來壓力,特別是小學成續需要追趕。她提醒應該要以「good enough」的思維,放過自己放過別人,「留有成長空間,不以成就為本,而是有進步空間。」

  大會亦安排兩位親職教育工作者作分享。前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主席盧松標先生回應研究結果指:「可見憑口傳話,而非表裏合一的教導用處不大。」他認為身教比言教更重要,不是教授相處技巧,而是小朋友從父母身上看見如何與人相處。他指學校平日有反思學習的訓練,家長亦可回到家中與子女傾談,待人接物的模式應該如何,從經驗中去學習。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先生認為,學校的教與學肯定較家長優勝,應該幫助家長認知教養模式和教學方法,「很多家長未曾學過,於是將在職場學到老闆如何對待自己的方法,照套用在子女身上。」他建議學校可以設計活動,同時間分開子女和家長進行,並投放更多時間了解和教導家長,確保家長能揀選合適方法進行教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