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被消失的公義》讓人看到德國人勇於直面國家所犯錯誤,從而生出改正錯誤的道德勇氣。
故事根據德國一位律師兼作家的同名小說《誰無罪》改編而成。電影開始發生殺人命案,一位慈善企業家在柏林的豪華酒店內被殺,兇手俯首就擒,年輕新任律師被委任為兇手辯護,可是他由頭到尾一言不發,只願承擔罪責,年輕律師不甘就此結案,抽絲剝繭誓要找出可為兇手減刑的線索,就此牽出了一段悲慘往事。
故事安排兩個矛盾衝突增加了戲劇張力。被殺者實是年輕律師的恩人,是他資助栽培才能讓一個移居德國的土耳其孩子有機會讀上大學;而受害人的代表律師更是年輕律師的老師,是當時德國刑法學的權威,無論從人情或法理看,根本無需對簿公堂,勝負已分。
但,年輕律師秉持着學院裏學到的信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或是殺人犯,也應找出他殺人的動機,讓他申辯,以得到公平的審訊。
然後,導演像剝洋葱那樣,層層剝開揭露真相。原來慈善企業家年輕時是納粹軍官,曾經迫令孩童時的兇手親眼看着父親遭行刑式處決。而戰後一九六八年,德國憲法改革,通過了「德雷爾法案」(Dreher Law),縮短了二戰訴訟時限,讓大量納粹幫兇得以脫罪,兇手求助無門遂親手殺掉仇人。
電影拍得好看,觀眾跟着年輕律師去找出事情的真相,跟他同時經歷恩情與公義如何取捨的掙扎。最難得的是小說作家的祖父就是希特勒青年團領袖,他並不為親者諱,大力鞭撻納粹的暴行,而小說亦成功令德國政府成立委員會,重新徹查納粹相關的案件。
勇於自省,敢於追尋公義,是人異於禽獸之所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