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人—比「金護照」更可貴?


2921 期(2020 年 8 月 16 日)
◎ 教學抗逆 ◎ 羅懿舒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工商管理是本港尖子爭相入讀的學系。美國哈佛商學院受追捧的程度更不言而喻。《時代雜誌》曾經形容一個哈佛商學院的學位是爬上上層社會的「金護照」, 意思指從這裏畢業的商學生大可飛黃騰達、大富大貴!這能代表這間商學院所辦的教育成功嗎?

  失德精英

  諷刺的是麥克唐納(Duff McDonald)在一本命名為《金護照》的書中大肆批評哈佛商學院畢業生為「道德缺失的MBA精英」。書中形容這些頭腦靈活的人傾向凡事做得「好」,即辦事能幹,但卻鮮有做「好」事, 即失德是他們做人的常規!作者更認為二零零八年的金融海嘯、華爾街的貪婪等惡行,與這些人士不無關係。

  原來學識、智慧與人的道德操守不一定是相輔相成的,有時還可大相逕庭。也讓我舉一個本地實例:早前我服侍一個被判終生監禁的在囚人士,他沒有完成中學,但在獄中痛定思痛後,努力自學,現在正撰寫他的教育博士論文。論能力智商,他顯然突出。但何解一個懂得思考的人竟犯下彌天大罪?在他自己一篇自白文章中,他承認一個嚴重失衡的人生:自我中心、不擇手段、完全缺乏道德思量、也不懂人際關係。這個案可看為個人及社會的悲劇,一個完全不懂得做人道理的人要承擔的後果!

  量度指標的迷思

  根據麥克唐納,哈佛商學院畢業生的表現其實違背了創辦商學院人士的辦學初心,就是培育人才,用建設社會方式處理現時商界問題。為何從前崇高辦學理想現在竟落到如斯天地?背後原因可能錯縱複雜,但教育機構會否過分看重較容易量度,或較即時見效,如成績等類的指標,而忽略培育需時,且不易量度果效的品格教育?這個問題很值得教育界思考。

  德育種子

  那麼進行品德教育很困難嗎? 我想不一定,以下也是筆者一個小小經歷。當爸爸年老行動不便時,有一次我帶他在平台花園散步,有幾個正在玩耍的小朋友,看見爸爸腳步蹣跚也努力抓着助行器行走,就自動走前來為他打氣,喊了幾聲:「伯伯,加油!」 暫停玩耍,注意及關懷他人需要,且以行動勉勵別人,忽然令我心中洋溢一片溫馨。學做人的種子原來已撒播在小朋友的心靈上,且慢慢發芽生長。

  他們的表現也令我不期然想起以下兩段經文:「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教養孩童,使他們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

  父母師長盡早教導孩子做人的良好品格,原來是十分奏效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