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仔街80號


2875 期(2019 年 9 月 29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基督新教前來中華大地傳道,由「倫敦傳道會」開啟,首位教士馬禮遜於一八零七年來到澳門及廣州。那時滿清政府鎖國排外,在中國本土的傳道工作難有作為。後來想到以退為進的策略,就是在歐洲基督教國家所佔治、又聚有不少華人居留的東南亞城市中,設立傳道站。這可讓教士有時機學習中華文化,也可以預備相關材料,等待中國開放。

  這項以退為進的策略經歷了三十年,至一八四二年之後逐步結束。這年的「中英南京條約」不單讓英國佔治香港,中國還要開放五處港口。於是既然洋人已經可以踏足中華國土活動了,則東南亞傳道站的歷史任務亦已經完成。由這時開始,倫敦傳道會的教士分別直接進到那五處港口傳道;英國佔治的香港則成為中國工場的後勤支援基地。

  這時在香港島上新建設的維多利亞城亦迅速發展,令香港本土漸漸成為人口眾多的福音工場,傳道事工漸多。在一八七九年,倫敦傳道會差出皮堯士(Thomas William Pearce);他先前往廣州,在廣州服事了十一年,之後調遣來香港,主理「倫敦傳道會」的香港事工。皮堯士在香港竭誠服事近四十年,對香港及澳門的傳道工作都有傑出的貢獻。

  皮堯士到廣州時,英國才佔治九龍半島南部二十年。他調遣到香港來之後才八年,英國又「租借」得「新界」。皮堯士滿腦子要遍傳福音,他積極主導在這些當年的新地域植堂佈道。一八九二年,他在深水埗設立一處福音站,差不多二十年之後才有人歸信。可是福音站一直延續發展,成為現時「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的前身和起源。

  由此可知,「深愛堂」具有倫敦傳道會的淵源;堂會名字中的「深」字,除了刻劃教會一直服務深水埗區,同時標記住教會曾經是差會的「深水埗堂」。當倫敦傳道會主導籌組的「中華基督教會」成立時,「深愛堂」順理成章加入。「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這名稱是在一九二九年確定的,現時的教堂則在一九六六年建成。

  「深愛堂」立足深水埗區超過一百年,當教會有能力購地建堂時,依然立足於石硤尾與大坑東之間。這兩處本是香港的最早期「徙置區」,可見「深愛堂」一直與貧下基層同行。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