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現場・發現自己


2871 期(2019 年 9 月 1 日)
◎ 文林 ◎ 區在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二零一九年一個天色清朗的星期六上午,我與十多位基督徒領袖訓練計畫的同學,相約在尖沙嘴彌敦道重慶大廈的對面,滙合基督教勵行會的同事,由上午八時三十分開始,從尖沙嘴到油麻地,然後又折返重慶大廈的難民行踪(Refugee Walk)。 這個早上,我們進行的訓練是「環球觸覺行動」,我們以體悟學習作為進路,嘗試把同學帶進現場。所以,同學在過程中的觀察、所思所感,包括與不同的教會、機構、組織的同工,也包括所接觸的難民朋友,所身處的環境…….整個過程,我們都希望同學可以帶着一顆與人同行的心,去投入、領悟和感受。作為這個訓練計畫的主責導師,我切切祈求聖靈,能在過程當中觸動同學們的心,讓這次學習旅程不單有知識的增長,也不止於擴闊他們的眼界,最主要的是他們如何開放自己,願意被上帝塑造成為祂所喜悅的人。

  我們經過清真寺,進入聖安德烈教堂,遠望尖沙嘴警署,進入佐敦社區,拜訪九龍佑寧堂和參觀他們為難民朋友所提供的服務。我們又經過聯合國在油麻地社區設置的一個辦事處,然後去參觀一位難民婦女的居所,並與她有很好的交流。對很多同學來說,這個早上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新鮮事物,所遇到的人和事,有很大部分是超乎他們的生活經驗,甚或想像空間。感謝勵行會兩位同工的引導和分享,同學經歷一次豐富的心靈之旅。當我看見好幾位同學在離開的時候,主動擁抱那位來自斯里蘭卡的難民朋友時,我深深的感謝上帝。我就想起了耶穌基督的教導:「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7-40)

  折返重慶大廈之後,我們簡單地參觀勵行會的難民服務中心,讓同學身在現場,去直接感受一下服侍難民的同工,在資源十分匱乏的情況底下,如何展開他們的愛鄰舍行動。然後,我們讓同學與一羣滯留香港的兒童和少年人相遇,他們都是參加難民服務中心星期六功課輔導活動的朋友。這些兒童和少年人,其實都是在香港出生的第二代難民,他們不單是生活在香港的異鄉人,也是徹徹底底的邊緣人;沒有國籍,也就沒有一個在體制內的正式的身分;廣義來說,他們是社區的一分子;狹義來說,他們並非正式的香港社會成員,這叫他們的生活很不容易。

  然而,我們最期望同學吸收和領悟到的,不止於此。

  訓練活動結束之後,我與同學分享了以下兩個重點信息:

  1. 感恩我們今天有很好的學習,除了增長知識和開闊眼界,更深層的目的,是你對自己的認識:你的感覺、觀點、感動,也包括你沒有任何感覺、觀點、感動;你又可會學懂從勵行會同工,及難民朋友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To see this world thru the eyes of other.)

  2. 這看似是香港的一個社會課題,卻其實是一個環球困局……有些人經年累月,甚至幾乎大半生的歲月,就是這般在等待一個國籍身分中度過;因着信仰,你怎樣回應?或者你至少要回答,在參與任何行動之前,你要做個怎樣的基督徒?然後,要常常提醒自己,甚麼樣的行動會形塑一個怎麼樣的自己!(Being before doing and doing shapes your being!)

  同學們,願上帝向你們說話,陶造你們成為合乎主用的寶貴的器皿。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