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唱詩與上主相遇


2871 期(2019 年 9 月 1 日)
◎ 教會之聲 ◎ 許開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聖樂主日

  小時候,我住在福建農村,媽媽臨睡前愛在牀邊唱詩,昔日情境,記憶猶新;初時聽媽媽唱詩,不甚欣賞,更頗有反感;後來聽慣了,我把媽媽的歌聲當作催眠曲,發覺她唱的閩南聖詩悅耳動聽,諸如,〈至好朋友就是耶穌〉、〈耶和華是我牧者〉、〈我心實在讚美〉等,她的歌聲至今還留在我腦海裏!六十年代初,我和媽媽從福建來到香港,目睹媽媽面對着接二連三的人生打擊,陪伴着她的幾首《閩南聖詩》成為了她的幫助,在頌唱聖詩中,她與上主相遇,重新得力!長大後,我跟媽媽一樣,也喜歡唱聖詩,並常以唱詩為樂,在唱詩中,與上主相遇,得着莫大的屬靈餵養。

  自幼在教會中成長,經常出席主日崇拜和教會聚會唱詩;亦曾參加過詩班和基督徒學生佈道團;七十年代末就讀於香港聖樂學院,使我加深對聖樂的認識;近年應邀在神學院教授「崇拜神學」,筆者深深感受到聖詩在聖樂事工上的重要性。聖樂在崇拜中佔有重要地位,聖詩更是上主賜給人的寶藏。翻開聖經,不難發現,聖經作者注重詩歌,從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唱的「井歌」(民二十一17)到《詩篇》,都是可唱的讚美詩。舊約時期,音樂事工乃由專業人士所負責。兩約之間,崇拜包括了四個主要內容:讀律法書、教導、歌唱、禱告。新約時代,保羅勸勉初期教會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弗五19)。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指出教會只有兩部書,一部是聖經;另一部是聖詩。當中兩者均有「聖言」, 他亦進一步說,聖經與聖詩的內容是用一般人能明白的言語。在崇拜中,上帝就能直接藉聖經向眾人說話,會眾也可直接以詩歌向上帝回應。馬丁路德於一五四四年在托爾高城(Torgau Castle),他指出「在基督教崇拜中,只應讓親愛之主自己通過其聖言與我們說話,以及讓我們在禱告與歌頌讚美之中與祂說話,捨此之外別無其他。」與馬丁路德同期,同樣影響深遠的神學家加爾文也認為禮拜中的祈禱有兩種,一種是只用口語祈禱;另一種是以詩歌來祈禱,加爾文體認音樂的力量,說「歌曲有很大感情的力量與活力,來激起或使人心火熱,以便以猛烈熱情的心呼求或讀美上帝」。

  從崇拜學角度來看,不論是哪一種崇拜模式,「崇拜」的真義總在於「與主相遇」;所謂「與主相遇」,就是會眾的心靈在崇拜裏得以看見主,親近主,繼而得以在心靈裏與主相交。所以「主日崇拜」當着重透過讚美與學道等程序,叫信徒與上主相遇,生命得着建立、更新和激勵。磁石與鐵相遇,就會彼此吸住。一男一女的相遇,若然結合起來,便會開花結果,組成家庭。崇拜中,人與上主相遇,也會產生正能量,這是一種屬靈的現象。認識我的人,知我無歌不歡,正牌唱歌發燒友,特別是唱聖詩,在崇拜中,我常透過美麗的歌詞,美妙動聽的樂曲,與主相遇,藉此提升靈命,感謝主,當我唱詩時,我感到信主的人十分幸福!

  許開明(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