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道58號


2863 期(2019 年 7 月 7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但凡建築於山上的樓房,由於所在位置的地勢較高,多會擁有廣闊的視野。從屋宇可以俯視山下及遠望四方,而位於它周邊的地方、亦很容易眺望到這間突起於高處的建築物。可是建造在山丘上的崇真會深水埗堂,現時卻被周邊的大廈及樹木遮隱。在山下不單瞧不見教堂的任何蹤影,甚至沿着大埔道走,竟找不到五十八號的所在!

  瑞士的巴色城有一個「巴色傳道會」(Basel Evangelical Missionary Society);它由一八四七年開始,差遣教士前來中華大地傳道。教士立足於剛剛開始建設的香港島維多利亞城,聚焦向廣東省的客家族羣傳道,並且積極植堂發展。在一八九七年,就是英國「租借新界」的前一年,巴色會在貼近現時界限街的地點成立了「深水埗堂」。

  一年之後,當一八九八年英國「租借新界」時,巴色會一馬當先,越過界限街發展;它率先購地建置,在貼近界限街北邊的小丘上,建立差會的基址。這片基址就是大埔道五十八號。

  大埔道也是在這些年間開發的,以便連接英國由一八六零年開始佔治的九龍半島南部至新近租借的新界。然而大埔道貼着山丘下邊經過,並不通往山上。換言之,大埔道五十八號並不在大埔道的路面,而是孤立在旁邊的山坡之上。

  為了進出位於山坡之上的大埔道五十八號,於是在大埔道闢造一條「橫巷」通向山腳,再由山腳建造登山的梯級及步道,連接山坡上的大埔道五十八號!這處除了建有差會的基址,後來又相繼辦有小學及中學,每天進出山坡上學的學生人數,超逾一千名。然而這個唯一的上山及下山的方式,竟然一直維持了八十多年。

  巴色會在中華大地建立的教會,至一九二四年實行本土措施,其中包括堂會轉用漢語名稱,稱作「崇真會」。深水埗堂隨後曾經遷址,現時位於大埔道五十八號,原本是差會的舊址;新堂於一九八九年落成。趁着建造新堂的時機,教會同時闢建可以通行車輛的道路,由石硤尾巴域街直通上山。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