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舊戲院


2863 期(2019 年 7 月 7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紅磡有爿舊戲院,保持着七、八十年代的風情。

  以前一家大細看電影,是家中盛事。父親一早去撲飛(買票),多數買前座最後一行;母親則叮囑我們穿得體面一點,還要提早十五分鐘抵達戲院。在戲院大堂先買了熱甘蔗和熱花生,再掏出幾個一角錢硬幣給我們六兄弟姊妹逐個磅重。做完這一切,才隨人潮魚貫入座。

  那日子為了省錢,通常一家八口只買五、六張門票。入場時父親拿着戲票領前,母親則安排生得矮小的弟妹匿藏人叢中,若給檢票員發覺,呼喝有誰沒買票,母親就高聲回答我們從很遠的新界出來,央求通融。這時檢票員多數隻眼看隻眼閉,不難我們就過了關。入到戲院,鬆了口氣,先乖乖坐好,再看看附近有無空位,若有即走位。

  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業如日方中,港九新界共有逾百間戲院。那時我家住九龍油麻地,若看電影必然是今日果欄附近的油麻地戲院,此外就是往佐敦方向的普慶戲院、大華戲院、快樂戲院和柯士甸道的倫敦戲院。父親曾告訴我,原本普慶附近還有平安戲院(今平安大厦)和廣智戲院,但都在我出生前後拆掉了。

  再遠就是尖沙嘴區,那日子尖沙嘴給我們的感覺是很洋化很高貴,西人多,戲院如樂宮、新聲、海運,上演的多是西片。記得我唸大一時曾約女同學到海運戲院看慧雲李的「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那首主題曲《Auld Lang Syne》,今日偶然聽到,仍若有所憶。

  至於港島區的戲院,較熟落的是灣仔的國泰、南洋和環球,因外公外婆家住灣仔軒尼詩道,隨母親去探候時間中會跟表兄們去看電影,記憶中就是在灣仔道的國泰戲院看了柯德莉夏萍的「窈雿淑女」(My Fair Lady)。

  今日香港的電影院愈來愈少,也愈來愈小。想到以前有碧麗宮、皇后、娛樂那些有氣派的戲院,看戲也如出席盛宴,衣香鬢影,這樣美好的年代,一去不返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