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母語日有感


2843 期(2019 年 2 月 17 日)
◎ 教會之聲 ◎ 關鎮威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若問起各位讀者:「每年的二月二十一日是甚麼樣的紀念日?」我大膽地推斷,能夠即時地、正確地回答出這一條題目的讀者,必只佔極少數。原來,自二零零零年二月二十一日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了該日為「國際母語日」。該日之設立是為了向世界推廣保存各地母語的重要性。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母語作出的定義:「母語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

  這紀念日的由來,源於一九五二年在孟加拉發生的保衞母語運動。那時候管治孟加拉的巴基斯坦政府基於政治目的而罔顧孟加拉實際上只有百分之二的人使用烏爾都語,硬將該語定為當地唯一官方語言,結果引來了包括學生在內的人民極度憤怒及激烈抗爭,最終在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演變為血腥鎮壓事件。孟加拉在不幸事件發生的二十年後獨立,孟加拉語得到世界的尊重,而二月二十一日也成為了孟加拉舉國共殤的一天。

  語言保育的議題,固然可以從文化獨立性、歷史意義性、豐富多樣性、工具價值性、經濟效益性、法定地位性、應用普及性,甚至意識型態或國民身分認同等等多個角度來探討;然而,作為一名教牧人員,我倒是想從聖經的觀點來入手。首先,我選擇相信每樣語言都有其優良美好之處,透過不同語言的表達,可以多角度地映照出神的美善,故每樣語言都應當被尊重及欣賞。其次,信徒能用母語明白神的話,是多麼寶貴幸福的一回事。如此一來,自行閱讀時便能夠不用停頓下來逐字查考而懂得聖經所講所指。再者,聖經有以下記載。新約使徒行傳二章八至十一節所記述的五旬節聖靈降臨,最令人讚歎的就是門徒「都被聖靈充滿,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門徒在聖靈的介入下,用起各地人的「鄉談」來「講說神的大作為」。而這「鄉談」,若用今日的說法,就是「母語」,亦即人們自幼最熟悉、運用最自如的一種(或多種)語言。須注意,聖靈在這次的降臨中,並沒有做語言統一的工作,祂沒有讓這些來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各路人馬突然間講起同一種語言;聖靈卻做了相反的事,祂使用門徒講出不同的語言,讓每一名講着各自「鄉談」的人能夠藉由自己最熟悉的母語來認識祂、感受祂。母語能夠幫助說話者將信息內容直接地、飛快地進入聆聽者的心,這樣才是親切,才能撼動人的內心。

  此外,聖經翻譯也是宗教改革的一環,若不是先賢前仆後繼投入翻譯事工,恐怕我們現在讀到的聖經不是中文,而是拉丁文。願主使用母語,又藉此篇教會之聲謹向每一位從事聖經翻譯事奉的同工致上最大的敬意!

  關鎮威(香港迦南堂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HeHeSheShe】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