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傳在香港的起源


2838 期(2019 年 1 月 13 日)
◎ E療行傳 ◎ 余英嶽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由倫敦到香港

  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為傳揚福音,就差派傳教士到世界各地,招聚信徒建立地方教會(native church),藉着醫療和教育工作宣教。合信醫生(Dr. Benjamin Hobson)於一八四二年末到達香港,很快得到政府批地,以及在港的洋商支持,在灣仔的摩利臣山上為華人創辦醫院。傳道會醫院於一八四三年六月一日開始,設有門診及四十二張病床的留醫服務,貧窮者可以免費,因此,被稱譽為「慈善治療的醫院」(Benevolent Healing Hospital)。每日等候門診和留醫的病人,成為傳教士佈道的禾場。理雅各牧師(Rev. James Legge)每週都撥出時間在醫院工作,他的華人助手,包括屈昂、何福堂和吳文秀均在醫院輪流傳講福音。梁發亦於一八四三年赴港,在他留港的幾個月時間內,協助香港的福音工作。他們每天都在醫院的演講室舉行聚會,病人及家屬可以自由參加,不予強迫。早上聚會用廣東話,晚上用潮語。平均出席人數,前者為四十,後者二十。聚會以唱短詩開始,之後是講經及祈禱。由於講解生動,參加者多受感動而決志歸主。

  二、由香港到九龍

  合信醫生在後來因為妻子健康不佳,於一八四五年回英;一八四八年返華後在廣州發展新的醫院。赫什伯格醫生(Dr. H.I. Hirschberg)接任香港的醫療宣教工作後,更在九龍開辦一間診所。他在那裏不只看病,每次到達也會派發單張及傳講福音,更在華人教友於九龍開設的書館教室舉行聚會。赫什伯格亦在上環的真神堂診症,同樣也會向候診病人傳福音。

  三、雅麗氏利濟醫院

  由於赫什伯格於一八五三年到廈門開展事工,在港的醫療宣教事工乏人承繼,停頓了三十四年。直至何福堂牧師的五子何神啟(何啟爵士)為紀念亡妻雅麗氏,於一八八七年在荷里活道與鴨巴甸街交界處創辦「雅麗氏利濟醫院」,與道濟會堂(即今之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相連,設有門診及八十張留醫病床。該院首任院長譚臣醫生(Dr. J.C. Thomson)在日記中寫出:「我們的醫院經常向門診病人講解聖經,並且每間病房都有晨禱時間。無論他們是留醫或是門診者,我們對病人讀出聖經和宣講真道;並常引用經句去鼓勵病人。」該院的典章甚至註明:「本院將永遠按照我們的使命行事,就是在本院醫治病人的同時,我們的院牧會為基督向病人傳講福音。」

  四、福音就這樣傳開了

  譚臣醫生與道濟會堂的王煜初主任牧師和黎福池長老合作,每天在門診部為候診病人主持聚會和講道。黎夫人(王錫歡宣教師)則於主日在女病房傳道。譚臣醫生在一八九零年的年報寫道:「早上七時四十五分,五間病房都舉行晨禱會,由五人分別主領:王煜初牧師、兩位傳道及王牧師的學生,各人分別主領一間病房,翌日輪流往其他病房。十時正於門診部每日佈道,下午是病房的床邊探候和談道。逢週二、五下午四時半,則轉往眼科門診。晚上七時正的病房崇拜,一如早上輪流主持。總括來說,由晨至暮,『雅麗氏利濟醫院』的佈道工作沒休止過,但又巧妙地不妨礙醫療工作。」譚臣醫生亦為在醫院實習的醫學生開辦主日聖經班,他認為治療病人身體與照顧靈性是同樣重要的。這便是百多年前在香港醫療宣教和院牧事工的發端,實實在在是上帝的工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