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教會重視文學資源
 多元化方式牧養信徒


2838 期(2019 年 1 月 1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閱讀文學,不但能提升個人修養,更能反思人生和社會種種現象,教牧甚至可將文學作品上的領悟融入講章,牧養信徒。聖言書藝社已於一月五日舉行雅集暨書藝社成立七週年感恩聚會,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余達心牧師以「文學、生活、信仰」為題,分享文學如何影響他的人生觀及事奉。

  文學對人的生命具有深遠影響,余達心牧師分享曾讀過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其中一段談到對人生的體會,開拓出一套超脫的人生觀,雖然當時年少的他難明箇中道理,但卻一直在他心內發酵,深深影響了他日後對人生的看法。他指,不少文學家都對生命有透晰的反省,聖經中同樣有不少經文提醒人生的道理──傳道書十二章談到世人眼中最美麗的東西並非永恆,如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等,正因生命短促,因此傳道書鼓勵人趁年幼(衰敗的日子未到時),當認識和記念主。

  此外,文學亦可成為事奉的重要資源。他憶述數年前,一對夫婦的兒子因交通意外離世,當時擔任喪禮講員的他,一直躊躇如何透過講道安慰這對夫婦。祈禱間,腦海裏突然閃過中學時唸過莎士比亞的詩詞,意思大概是所有人總有天要放下世上的勞苦「回家」,無一例外。結果他得以在短時間內整理講道信息,以詩詞帶出的意涵安慰夫婦喪子之痛。「這經歷對我很重要,我以前讀過的文學詩歌,原來可隨時在生活場景中應用出來。」

  他續言,文學除了思索人生和呈現人內心的感受外,也教人看到社會的不公義和人生種種悲苦,例如魯迅的《祥林嫂》帶出封建制度下社會文化造成的悲苦、龍應台的《大江大海》揭示民族的苦難等。「愈多看文學,愈多看到生命的複雜,對自己作倫理道德之判斷時,便覺得要思考更多。」

  觀乎現今教會狀況,他直言,傳道人最大的「誘惑」是企圖用幾句話去述說人生,將複雜的生命簡化,又或將生命的道約化成簡單的道理。他認為,不少傳道人缺乏文學素養,想像狹窄,對人和時代的觸覺遲鈍,以致福音的表述常「騷不到癢處」,回應不了生命沈重的考驗。

  他解釋,過往教會十分重視文學和藝術,但福音派教會卻虧缺了這方面的造詣,只着重文以載道,甚至單一地以釋經講道為崇拜重心,結果慢慢失去了過往教會在音樂、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遺產。「當然釋經講道有其道理,因為要聆聽上帝話語,但表述上帝的愛和話語其實可以有其他方面和途徑。」他強調,中國擁有豐富的文學資源,不少文學家對生命和人性均有獨到的透析,盼望牧者可將這些資源融入講章,在講壇上道出人性的複雜和敗壞,藉此回應人生命中各種考驗,同時喚醒信徒注意被忽略的文化和精神資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