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財政司梁錦松先生有句名言:「錢花了才是你的。」此話用在信仰上一樣說得通。有多少信仰知識不重要,能「實踐」出來才是你的。
同樣都是講經驗,談體會,訴說與父親的關係(雖然現在與他陰陽相隔)。
家父是一位講公義的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會抗爭,會為弱勢的人發聲。這一點我是十分欣賞他的。在過去的暑假,本人與妻子前往俄羅斯旅遊,期間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事緣當地的A導遊有一次因交通問題延誤了行程,最後要坐巴士前往目的地。由於這次失誤,有一家庭單位投訴,並連聲苛責,結果那導遊被撤換了。
我看在眼裏,相當不滿,也感到憤怒。雖然導遊是「犯錯」,但「罪不致死」,旅行社不應只有一個單位投訴便作出如此嚴苛的決定,未免有欠公允。我都是持份者,卻沒有人諮詢我的意見,而且導遊連聲道歉,又請飲紅酒及其他飲品,我覺得她肯認錯及肯負責任,本人是滿意的(收貨)!隨後我與其他團友談及此事,我告訴他們我回港後會作出投訴,結果有三對夫婦認同我的觀點,也支持這行動,結果由我負責撰寫投訴信,集體向旅行社表達不滿。
結果呢?香港的旅行社告訴我,這個決定是俄羅斯那邊旅行社作的,於是他們把這信件轉到俄羅斯那邊去,雖然截稿時未獲回覆。不過,香港旅行社負責人告訴我,那位導遊已經再獲得聘用,不至於因失誤而被「抄魷」。這一消息也讓我們如釋重擔,知道她繼續有工作。
為何我會這樣做?基督教有一句話:What Would Jesus Do(WWJD)? 意思是耶穌面對這樣的處境,祂會如何做?我現在同樣問一個問題:What Would My Father Do?意思是家父會怎樣做?坦白說,我認為家父如果與我同遊,他都會這樣做,因為我認識他、知道他的為人,不同的只是我替代了他執行了這件「差事!」
我單單「知道」家父的為人是沒有意思的,直至我行了出來,他的「心思」成為我的「心思」,他的「意念」成為我的「意念」,從「認知」到「擁有」,這就是一個過程。
耶穌基督很多的教導我們都清楚知道,但「實踐」和「知識」是兩回事,這就是「擁有」信仰和「知道」信仰的分別了。
周立群(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導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