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開學日,全城似陷於恐慌。報章大肆報道社福及教育團體做的調查研究,原來暑假過後開課,不論對學生、教師抑或家長,都是一場夢魘。
首先是學生,一半據稱受抑鬱情緒困擾,提起上學即感焦慮;四分之一焦慮情況達致臨床關注水平;兩成人更自稱想過自殺。至於教師,也有近三成人曾出現情緒低落、難以入睡和專注力不足的抑鬱症徵狀,其中一部分甚至有自殺念頭。
家長情況也不遑多讓。面對兒女即將開學,許多家長也歇斯底里起來,他們說內心好像有說不盡的擔心和牽掛,尤其是當孩子首次唸幼稚園、升讀小學或中學,就更心亂如麻。
有家長說現時流行設立家長羣組,藉手機互聯互通,通風報信。他們說每當臨近開學,每日傳來信息多達二百餘個,電話不停咚咚作響,看又煩、不看又煩,害怕失落甚麽重要的信息,結果弄到自己心煩氣躁,坐立不安。
其實可以想像,當父母為兒女開學心神恍忽,徹夜難眠,兒女又怎會不受影響而變得情緒不安?現時香港許多家庭彷似一個負能量的大磁場,負面情緒充斥,互相交叉感染,結果齊齊捲入負能量的大漩渦。
曾幾何時,九月開課是大喜的日子,尤其是在教育未全面普及,兒女有書可讀、有學可返,真的值得酬神謝恩。父母先帶孩子到上海街李家園或旺角金龍買校服,再親手在上衣口袋縫上校章;然後到齡記或天利行買課本,再到文具店買筆袋和鉛筆,大家歡歡喜喜的,又怎會像今日般視開學如奔喪,寢食難安呢?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曾寫一本書叫《鈍感力》,指出人要活得快樂自在,就不要對事物過分敏感,而要保持一分平淡的距離。孩子即使是第一天上學去,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但只要視之為第一次去公園或迪士尼,也毋須大驚小怪,要學習怎樣去適應。
而家長當前急務,就是立刻退出那些多餘的手機羣組,遠離一切顛倒,就必然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子女開學就是大吉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