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四環共九約


2785 期(2018 年 1 月 7 日)
◎ 四環九約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八四一年一月,英國軍隊在鴉片戰爭中佔領香港島。殖民政府為求急速建立起城市以確實佔治,迅即在六月中旬首次舉行賣地。那時英國女皇維多利亞登基三年多,於是香港城市定名為「女皇城」以顯示國威;後來索性直稱作「維多利亞城」。

  中華帝國戰敗而失去國土固然是喪權辱國之恥,可是在國勢衰頹的民不聊生處境中,建設香港城市卻成為珠江三角洲一帶民眾的營生出路。大量外國商人投駐在香港作為發展基地,以便大舉進軍中華大地;加上大量廣東民眾前來香港尋找新生活,使香港人口急速增長,城市規畫也需要不斷拓展。

  維多利亞城的規畫幾經演變擴大,至一九零三年算得確定下來。當年並且在城市界線的顯著位置豎立起碑柱,作為標記;城市界線以外的地方就是鄉郊。現時還有六幢這些城市界線碑柱存留下來。當年政府規畫的維多利亞城範圍正是華人民間俗稱的「四環」,就是四個地帶;包括西環,上環、中環和下環。而每一「環」的範圍內的細分地段則稱作「約」,包括堅尼地城、石塘咀、西營盤、灣仔及銅鑼灣等,共有「九約」。於是「四環九約」成為香港初建城市的民間通稱。

  到香港來的初代宣教者原先都只以香港作為跳板而已,大家都放眼中華大地;就像同時代的外國商人和英軍一樣。可是香港人口竟會意料不及地急速增長,因此維多利亞城本地很快就變成一個人口足夠眾多的傳福音工場。結果是四環九約開始呈現基督教會植堂佈道的景象。

  由堅尼地城開始,就是從維多利亞城的最西端起步,一路向着東面走,直至銅鑼灣,即是到達維多利亞城的最東端為止,我們可以發現沿途散佈着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教堂,此外也包含一些教會機構。許多這些教堂都已經立足於四環九約超過一百年了,其中年日較短的也超逾半個世紀。這些都是與香港社會同經歲月的傳道工作。

  本專欄〈四環九約賞教堂〉旨在作導賞,引介讀者認識香港早期城區好些別具意義的教堂,留意其緣起和特色建置,而後懂得欣悅教會前人於建設香港社會的努力和貢獻。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聯會新會堂巡禮】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