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部分香港孩子都很幸福。幸福到一個地步,不懂珍惜、不懂感恩,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當比上不足時,還要責怪父母虧待了自己!好些人因此寧願不生小孩、不做父母,改為養寵物。
孩子初生時,父母不眠不休,餵奶換片,照顧無微不至;
孩子學步時,父母鞠躬盡瘁,彎着腰身,俯就那短小矮身軀,深怕他跌傷;
孩子入學時,父母第一次學習放手,聽着那別離的哭鬧,硬着心腸離開課室或學校,等待着放學鐘聲,孩子也領會重逢的喜悅;
孩子踏入青春期,父母最好少說兩句,退離幾步,免得招惹口角衝突;
孩子面對公開考試,壓力「爆煲」,父母只能默默鼓勵,沒法代子女赴試場;
孩子考試放榜,無論成績理不理想,父母都欣然接受,全力支持,希望孩子能繼續努力,向着目標進發,達成自己的夢想。
可惜有不少孩子,並沒有珍惜父母的心意,只肆意地向父母不斷提出要求。諸如參加制服團隊,買齊了制服鞋帽,第二年就不參加了,或換了另一團隊;又或者學習樂器,花錢買了樂器,不到一個學年,就捨棄不學了!花錢固然是問題,但更大的問題是培養那種不負責任、喪失毅力、沒法堅持、隨便浪費、蹧蹋生命的態度。
有一年,一位中五畢業生,希望父母送他到外國升學。父母雖能力有限,但為了鼓勵孩子追求理想,千辛萬苦還是給他籌了機票、學費、生活費等,諸事安排妥當,終於成行。誰知不足一個月,母親來學校「叩門」,問校方可否讓他回來升讀預科?我告訴母親,就算學校還有學位,也不希望他半途而廢。我完全明白遠離家人,獨在異鄉,人地生疏,言語不通,樣樣都不適應,還得忍受孤單、無助、思家等煎熬,着實不易,因為我也是這樣熬過來的。
作為家長和師長,應該忍痛放手,讓孩子踏出他的安舒區,獨自去闖、去面對,讓他知道要達到理想,就只有前路、沒有退路;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我們必須面對和克服,而不是躲避和逃跑;鼓勵他,相信他,一定能走出個未來!今天,孩子已經學成歸來,也在作育英才的行列中貢獻自己,很為他感恩。相信他寶貴的經歷,不但支持他繼續前行,也會影響他所教導的學子們,以積極和勇氣面對人生!
上帝也是這樣訓練祂的子民,當日的以色列民,今日的你和我。「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這樣,耶和華獨自引導他,並無外邦神與他同在。耶和華使他乘駕地的高處……」(申三十二10-13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