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由王家衞導演,由構思到籌備接近十年的《一代宗師》上映。我去看了。啊!知道這套電影想說甚麼,也非常身同感受。主線是章子怡飾演的宮若梅,師承北方立派的父親宮寶森,習得一門絕學「宮家六十四手」,在父親和大師兄之間的師門種種恩怨,最終於一九五零年代南下香港。南方佛山的葉問,早前認識宮家各人,同樣在五十年代因政局變化,南下香港授拳維生。還有張震扮演「八極拳」的一線天,同樣因為政治變局而南下香港,開設了「白玫瑰理髮廳」。三位都是一代宗師,葉問於香港設館授徒,最有名的弟子是李小龍。隨後詠春被李小龍和其他同門發揚光大,現在全世界都有詠春的蹤影。一線天的八極拳最後去了台灣,其後也影響了在香港、澳門和日本的八極拳流派。宮家六十四手很大可能就在宮若梅之後失傳了。《一代宗師》想說的就是一九五零年之後,三位連同其他無數的武學一代宗師都處身香港。隨後由一九五零年代到今天,有的蜚聲國際,有的獨隅一角,有的煙沒人間,際遇、性格和命途共冶一爐。
香港教會的歷史,也是一代宗師的歷史。就以我服侍的教會為例,早在十九世紀中期,歐洲和美洲的信義宗宣教士來到內地各城鄉傳福音,建立教會。在一九二零年於河南雞公山成立「中華信義會」,隨後一九四九年南遷香港,及後於一九五四年成立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直到今天。
不說由北南下,就說由香港北上吧。倫敦傳道會來香港之後,於一九一八年北上到南京召開會議,長老會、倫敦傳道會和公理會草擬成立中華基督教會。同樣,在一九五零年代之後,中華基督教會就只能在香港繼續福音的工作,這就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有兩股傳教力量最終匯聚香港,一種是以內地為基礎的各宗各派,另一種宣教力量以香港為基礎,本想先進入廣東省,然後再北上上海和北京,但就在這二十多年中,兩股力量最終都集結在香港,大部分就在香港生根立基,繼續在香港傳道,當中有禮賢會、崇真會、路德會、循道會、衞理會、宣道會、浸信會等等。
時光荏苒,很大的一個歷史巨輪運轉之下,轉出浮生百態,而歷史在上帝的手上一路發展,香港教會究竟將何去何從?今天回歸二十年,面對的困難着實不少,青年人在教會生活的張力、社會氣氛撕裂、政教關係的重新適應、未來二十多年香港教會的神學趨向等等,均是非常嚴肅並且重要的課題。一個宗派要怎樣走下去,一間教會要怎樣在歷史的洪流中仍然站立得穩,白浪滔滔,有誰可依!
二零一七年教會改革運動五百週年對我們香港的基督新教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意義非比尋常的一年,因為每當再一次喚起五百年前教會改革運動一事,其實就是再一次提醒我們,無論何宗何派,歸根究柢,都只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無論中華大地教會的歷史如何走到今天,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不同傳統和歷史中,教會改革運動的紀念把我們重新黏合在一起,這不是人的意思,而是上帝的旨意。無論何宗何派,耶穌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我們都是在同一教會的根源之內。因此,在二零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我們聚集在一起舉行聯合崇拜,這是我們向歷史的主宣認我們同負一軛,也表示我們會在香港這個地方繼續為主傳揚福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