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視野


2765 期(2017 年 8 月 20 日)
◎ 教會之聲 ◎ 陳培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對於信徒和牧者來說,閱讀很重要,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現實問題是:當前在複雜多變和網絡泛濫的世代中,此地絕大多數信徒和牧者在生活上,卻極其缺乏閱讀,這才是信徒抱怨教導「泡沫」、「離地」;或是無力去踐行信仰的根本原因。

  筆者去年讀了一本有趣的中譯好書,題為《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裏教歷史閱讀素養》(Reading Like a Historian: Teaching Literacy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s, 2011),原著由哥倫比亞大學所屬的教師學院出版社出版。三位史學和教育專家Sam Wineburg、Daisy Martin 和Chauncey Monte-Sano攜手撰寫,目的是針對在初中和高中學校講授歷史科的老師們,在傳統史學和教育研究和訓練以外,給他們一個對應當代議題的教學示範。全書共分八章,每章環繞着一個美國的歷史問題,包括拓荒、殖民、電力與婦女勞務、公車與種族隔離、古巴飛彈危機等實例,教導讀者如何探究史源與史料脈絡化,為史學閱讀、教學與思考取徑,作成顛覆性認知和批判性閱讀。

  讀此書讓筆者不期然慨嘆,何時華人教會的信徒和牧者也可以像史家般閱讀,在面對史實或當前新聞事件,乃至工作及生活瑣事,都能有像聖經學者般的能力,看清事件來龍去脈,透析本質,有效地處理過去和現在的複雜性,面對今天,面向未來!

  早在一九八四年,斯托德牧師(John Stott)出版了劃時代的經典著作Issues Facing Christian Today(中譯:《當代基督教與社會》)一書,前瞻性地向那個年頭的信徒提出了十六個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沒有廣泛和恆常閱讀,這位住在倫敦West End的世界級教會領袖,如何能提出他的識見?

  當紅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二零一零年完成了他的著作《恩典現場:在破碎世界中尋找上帝》(What Good is God?: In Search of a Faith that Matters)出版,這是他寫作風格轉型的作品(或說回復他記者寫作的風格)。書中他邀請讀者與他一起,在世界各處尋找恩典的痕跡。透過他對救恩的深度認知與識見,為讀者獻呈了十個關於恩典的感人故事,分享了十個數算恩典的信息。

  誰說書本沒落?筆者卻認為不肯閱讀的人才是個「活死人」!喜愛閱讀又讀懂了的人,活着充滿生趣!最近因對同性婚姻表達看法惹上麻煩的畢德生老牧師(Eugene H. Peterson),在十一年前出版了部奇書Take and Read: Spiritual Reading : An Annotated List(中譯:《點・閱:畢德生的藏書閣》),書中他開列了十九張書單,合共二百多本書,包羅好書各式各樣,值得借鏡。閱讀與視野,他作了上佳示範!

  陳培德(德慧文化執行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