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認識潘霍華生平
 從歷史探究其神學觀


2765 期(2017 年 8 月 2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思道平台已於七月二十八日假基道書樓銅鑼灣店舉行「牧者•潘霍華說書會」,由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鄧紹光博士介紹其著作《牧者•潘霍華》一書,藉此闡述神學家潘霍華部分神學觀,提醒信徒須具批判思維參考坊間書籍,才可客觀地認識他的生平。

  網上對潘霍華的身分和背景眾說紛紜,有言他是行刺希特拉的刺客,甚至傳言他組織軍隊推翻希特拉政權等。鄧紹光博士反駁,潘霍華參與謀反希特拉小組,並不等於他參與前線行刺計畫,認為不少人因邏輯錯誤而誤解了他,也歪曲了史實。他認為,了解潘霍華生平史實需倚靠德國學者幫忙,同時要認識一九三零年的德國歷史和希特拉上台的原因等,而非道聽塗說,彷彿塑造一個神話中的潘霍華。

  他表示,面對今天社會狀況和政治運動,不少人借助潘霍華參與謀反小組一事,闡述或幫助自己的行動,但卻不是全然建基於史實,同時也將當時的社會情景普遍化。「每個歷史情景都是獨一的,不會有百分百重複出現的歷史情景,所以也不能重複同樣的歷史決定。」故他認為,不能將潘霍華當年的決定套用到其他處境,以致盲目將其行為應用到今天的社會上。他重申,既然時代讓人注意到潘霍華,信徒必須親自認識其神學、著作、經驗和背景,參閱坊間資料時要具批判性,才可客觀全面地得出結論。

  潘霍華首要使命 裝備信徒作主僕

  鄧紹光博士遂分享其著作,內容包括潘霍華的生平和經歷、教會與世界的關係、探討潘霍華對聖經、講道和關顧牧養的理解,以及抵抗希特拉的行動等。其中,不少有關潘霍華對教會和牧養的神學觀,均在其講章內容上可見一斑。「他的十六卷文集最後八卷,收錄了不少他的講章,例如以啟示錄批評當時德國教會出了問題⋯⋯以為推動社會服務、青年運動便是幫助國家,但卻沒有返回信仰基礎中。」

  他又指,當時德國國家教會的牧者均出自大學神學系,但大學卻不理會神學生的屬靈生命,課程全是學術研習。故潘霍華擔任地下神學院院長時,曾要學生默想聖經,眾人卻目瞪口呆,因聖經對他們而言只作研究用途。「今天我們也是研讀聖經多於默想聖經,不是讓上帝透過聖經話語在人身上工作,聖經只是研究對象,如果聖經沒有塑造人的生命,如何去牧養教會和弟兄姊妹呢?」結果講道成了例行公事,就像公開研究聖經的成果,當中卻沒有力量。

  他表示,潘霍華當年正面對一羣沒有「生命」的基督徒,所以他一手編排和教授地下神學院的課程,焦點全是指向如何以宣講、關顧和上帝話語去建立教會,目的是裝備他們作上帝忠心的僕人。然而,不少人只集中討論其謀反行動,卻忽略了潘霍華對教會的關心和教導神學生的努力,「裝備教會牧者傳道,令教會真正成為教會,而不是在希特拉的國家教會下的『假教會』,這才是他的首要使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