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有一傳統觀念,牧師或傳道人的天職是「奉獻」─常言「奉獻」自己終身事主,包括自己的物質生活條件,甚至到一地步完全不應計較。因此牧師或傳道者的待遇最好是微薄的,也不用為他們着想(因為神會照管他們)。如此,香港不少牧職人士及其家人,在牧者退休後的生活條件往往得不到保障。近年,在日漸富裕的香港社會,牧職人員的薪俸相對地改善,這乃無可厚非。但牧師退休後如何?在好些教會依然不太關注。
筆者服務的教會(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給牧師薪俸和居住安排可稱合理,對退休牧師和家眷也關顧(以前有長俸,現今有一筆足夠的退休公積金,加上保障居住問題)。身為退休牧師,本人對屬會善待退休牧師的政策,深表感謝。況且,退休牧師雖然無需按章負牧養及行政責任,但依然是牧師團體的一分子,備受尊敬;而隨時,視乎其精神體力和教會的需要,酌量參予各種事奉及團體活動(除非有人倚老賣老,向後輩指指點點,戀棧從前威勢)。總之,本會對退休牧師可謂周備善待,而受惠者亦繼續按情形欣悅事奉,榮耀上主,增益羣羊。這真是終身事奉的完美聖職,善始善終。
拙文乃有感而發,除與本會仝人(包括信徒領袖)分享外,若不被嫌棄,可供其他教會人士(包括有分理財及管理的長執)參照,尚希非徒然胡言焉。香港現時有堂會一千八百餘間,在職教牧人員起碼幾千人,如果他們完全沒有退休保障,而在職期間又因收入不多而無法置業或投資,那麼退休後晚境多淒涼,我們又豈能坐視不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