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社會學


2763 期(2017 年 8 月 6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超級流感襲港,令原本已擠擁的公院急症室更加水洩不通,早前伊利沙白醫院急症室多名醫生同時過勞病倒,令急症室幾陷癱瘓;而近日竟有急症室醫生被勸喻取消休假及撤銷專業考試的申請,騰出時間留在醫院當值。

  急症室英文叫Casualty Department,Casualty 指的是因突發意外而產生大量死傷者,而急症室的原意就是「急救」這些病情危重,生死懸於一線的人, 當然也包括突發性的中風、腹膜炎,以至視網膜脫落,這些也屬「急症」。但一般感冒發燒、疴嘔肚痛、便秘腹脹等等,就應該去一般門診或家庭醫生處求診。

  但現時大病小病的人都會跑去急症室,造成所謂「濫用」的現象。有人把問題歸咎於收費太便宜,於是政府最近把收費由一百二十元提升至二百元,但收效明顯不彰。香港那麽多輕、中症的病人明知急症室要久候還蜂湧而至,背後原來有其苦衷。

  看公院急症室最繁忙時段多在黄昏深夜,皆因香港大多數身體不適的病人,日間還要工作,捱到下班回家之後,認真感到不支了,那時政府門診已關門,惟有趕到急症室求診,這情況大人如是、小孩子也如是,因為要等父母下班回來才可以帶他們看醫生,結果日間原本只發燒到華氏100度,待到晚上已燒至103、4度,輕症也變為重病了。

  而那麽多人扶老㩗幼壅塞在急症室,不單容易令病情惡化,也有可能觸發交叉感染。有專家早已警告,擠逼而空氣不流通的環境如醫院,大有可能是流感疫症的温床。現時流感病人多湧到急症室求診,而不少私家醫生一見病人發燒就嚷他們轉到急症室,結果造成惡性循環。

  香港現時有約五百位全職急症室醫生,分布於全港十七間公立醫院,每名醫生平均每年診治五千名病人,如此推算香港每年有二百五十萬病人是經急症室診治的,這數字十分驚人,也是完全不健康的。但香港急症室的「濫用」背後的社會及民生因素,坐在冷氣辦公室,月薪數十萬的醫管局高官,又有幾多能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