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會不是要業績,而是顯出恩慈


2763 期(2017 年 8 月 6 日)
◎ 路德的蘋果樹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經歷近一百年的資本主義市場化,地球人每分每秒都在思想怎樣透過資本賺取最大利益,在《使徒行傳》記載人數增長,地域擴展,於是配合在社會風氣下,牧會的思考模式漸漸就以資本主義式的發展而驅動事工;同樣巧合地,很多信徒都熟透了怎樣以資本來帶動增長,大家就自然地用這個方法論來構建教會的事工,於是,到最後一個地步,就是考察業績。殊不知,《使徒行傳》所提及的增長和資本主義所說的增長是截然不同的基礎,《使徒行傳》所記載的增長是基於上帝的恩慈,而增長是從聖靈的大能和門徒忠誠的服從聖靈而帶來的,在牧會上要回到聖經去,就要一方面撇除資本主義式的建構,重新回到恩慈去。誰都知道教會的本質是上帝的恩慈,但怎樣令自己明白自己行對了路,而不是誤入歧途,這要由方法論開始說起。

  帶領着一間教會,就是帶領着一班信徒,這班信徒各有成長背景、性格、職業、興趣、價值觀等等,即是說,教牧同工每天是與一班在社會工作的人士合作。這樣,在牧養信徒的方法上就要準確,要有心理準備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共處。從方法論而言,我們也要小心,不要從一個極端轉到另一個極端,以為凡屬社會的都是邪惡的。如果在方法論上,我們仍然停留在百多年前的想法,以為單單擁有神學解釋就是權威這種方法論來治理教會,就很大機會愈走愈退步。

  首先,我們要處理好「神學」和「社會學」在牧養所扮演的角色,其實這兩樣事情是置於一個更廣闊的信仰認信之內,暫且我們用英文文法處理,就是在信仰(FAITH)之內,附有theology和 sociology的內容,在基督教的信仰中,一切都是上帝所創造,這就是(FAITH),當中包括了神學、教育、醫學、科技……而這些學問都應按着創造主的心意而定。

  我們認定教會要顯揚恩慈,之後,我們就實踐教會是恩慈。在實踐過程中,神學和社會學的知識相互合作,但社會學的一些和恩慈相違背的價值觀卻也會透過廣告、宣傳、消費、將某些不應屬於實踐教會是恩慈的價值觀混進來,當中有標榜成效、規模及增長等等,於是形成了在恩慈之外,又多了一項業績的概念來治理教會,如是者,召開教友大會、年度計畫和報告就形同於股東大會,要問責和交代,這都給人很不好的感受。但問題不在於數據,而在於生命的素質,有些人跟隨世俗的態度,當得到數據之後,既不針對問題來解決,反而以差劣的態度來攻擊自己不喜歡的人或高抬自己。

  既然神學和社會學都是上帝的啟示,如果數據反映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實踐教會的恩慈並不理想,這樣,我們也真的要改革一下做法和心態,在數據的客觀基礎下,要在下一年有更好的做法,幫助我們顯揚教會是恩慈,我們要積極面對社會學的貢獻來改善怎樣表達教會的牧養工作,而不是抗拒數據和分析。在教會服侍,很多人都忽略了最根本之處,就是你怎樣處理「這是一間上帝的教會,而不是一間屬於自己個人的教會」。如果從一開始,人就認定這是我的教會,我要以這間教會、這班信徒來表揚我的能力、我的才幹、我的抱負;用不同的社會學標籤來表達自己的自我成就,這才是敗壞上帝的工作。一方面我們要貫通神學和社會學的相互關連的應用,也要緊記路德很強調的教誨:「好樹就結好果子。」長遠而言,顯揚恩慈才會帶來進步,這是一種立場。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