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羞恥作我主


2763 期(2017 年 8 月 6 日)
◎ 信.道.靈.心 ◎ 許德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古語有云:「羞恥之心,人皆有之。」正面而言,「健康的羞恥感」可以令我們不敢亂來,做傷風敗俗的事。想想:若我們沒有羞恥心,可能真的會無惡不作。創世記第三章亞當夏娃犯罪,吃了禁果後,他倆對自己的看法亦改變了,立即以樹葉遮體,然後躲藏起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羞恥感」,拉遠了人與人、人與神的距離。

  人感到羞恥時,會面紅耳赤,眼神閃開,找地方躲逃;羞恥是很難受的反應,若再加上恐懼眾人會因此討厭我、離棄我,無怪乎許多人都會不惜一切,逃避羞恥。處理上癮個案的專家會告訴我們,無論是賭癮、酒癮、性沈溺,其實當事人背後都有許多羞恥感要逃避;上癮行為可以提供一個暫時的避風港,不用立即面對令自己羞恥的事,可是代價甚大。

  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說實話本來是很簡單的事;可是年紀愈大,「有錯認錯」和「是就說是」,對不少人竟變得愈來愈沈重;我們學會文過飾非,語言「偽術」,居然可以蒙混過關;只是說了一個謊,就得繼續說下去,免得被人發現,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因此,就不能回頭了。

  當逃避羞恥成為習慣,真正重要的事沒有做,無形中,羞恥就成為了我們的主人了。

  「失見證」或「有辱主名」對許多基督徒來說,是一條大罪。信徒在教會眾人前一定要有好的行為;教會事工嘛,一定要得勝、得勝、再得勝,才算榮耀主!

  「重生得救」不表示內裏的羞恥感就自動去除了。我留意到,有一些信徒努力參與教會服事,是以為可以「洗底」,重建自信;事奉動力不是來自「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加五6),服事就無形中變成了一種補贖功德。然而,於我所見的例子,羞恥感並不見得這樣就去除了。

  我們有多少精力是虛耗在躲避羞恥上呢?

  報章上報道林以諾牧師承認壓力太大,得了失眠和恐慌症,休息良久亦不見好轉,以致決定在五十六歲就提早退休,令許多原先計畫好的大型佈道會都得叫停。這當然讓許多支持他的人失望,對他也是很大的犧牲,在網上也引來許多訕笑。不過,我欣賞林牧師的表裏一致的誠懇和勇氣,沒有把事工放在生命之上,更沒有勉強自己維持一個漂亮的外殼。做一個好牧者之先,要活好一個健康的生命。在此謹祝林牧師早日康復!

  許德謙(信義宗神學院客席講師、私人執業靈修導師及註冊精神分析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