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書結下不解之緣


2761 期(2017 年 7 月 23 日)
◎ 閱讀轉化生命 ◎ 翁傳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成長於貧困家庭,父母為了一家四口的基本所需,每天都營營役役工作,所以很少陪伴兒女。況且,上一代長輩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含蓄所影響,愛子女之情僅藏於內心深處,絕少流露出來。加上我們居於百多呎的徙置區單位,走動空間有限,因此社區服務中心的圖書館,自然成為我打發空餘時間的好去處。雖然我的學業成積不大理想,卻熱愛閱讀課外書刊;縱然學養有限,卻似懂非懂地在圖書堆中長大。我還記得高小的時候,從書架取下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陽》,很有份量(指書的重量),我誤以為是自然科學書籍,弄得啼笑皆非。雖然學問成就不大,但久而久之,書香味道,已自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及至中一,遇上一位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回港任教的國文老師,她是梁實秋教授的學生,所以要我們課外閱讀《雅舍小品》,並撰寫讀書報告,提升同學的文學層次。她更於週末為我們組織閱讀小組,令我接觸了冰心、徐志摩……甚至李敖及《古文觀止》,大大開拓了我的文學境界。高中分科時,老師鼓勵我升讀文科,但是內向害羞的我,以為那是女孩子選讀的科目,結果勉強升讀理科。中五會考時我僥倖地升讀中六,開課不久,才發覺自己對空間和立體等感覺不強,根本無從明白物理學的斜面和有機化學的晶體結構。我頓時感到前路茫茫,異常苦悶,還幸校方體諒准予轉讀文科班。再次讓我遇上一位良師,他任教中文及中史兩科,我每週約有一半課堂與他相遇。本來這兩科在一般人心目中比較沈悶,尤其是吃過午飯的課堂,更容易令人昏昏入睡,但他風趣幽默,學問淵博,除了幫助我們明白大學入學試的考試祕訣之外,我也漸漸熱愛中國文化,特別是在七十年代身分認同的迷惘之中,建立了愛國情懷。

  因為熱愛中國文化的理想,所以我中六畢業後,報讀了中文系,接受比較傳統古典文化的教育,讓我明白積弱和分裂的中國,其實蘊含深厚的文化價值,所以漸漸在殖民地統治的環境之中建立了自信和自尊。

  自從中三受洗加入教會以後,我一直參與圖書部及讀書小組,有一年牧師鼓勵我參加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合一徵文比賽,結果我得了亞軍(因為只有兩人投稿)。雖然受之有愧,但我獲得三十元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書劵。那時書價是一元多至五元左右,由於書劵可以逐次扣數,可以慢慢使用,自此我開始接觸基督教書室,明白信仰裝備及成長的重要性。

  在大專畢業後的教學生涯、攻讀神學日子及牧會歲月,閱讀已是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閒來逛逛書局,更是每週必然活動。雖然在忙碌之中,買書總比讀書多,現在我也正為書災而煩惱,特別是到退休之後,不知書落何處?

  二零零六年夏天,我任職基督教聯合醫院院牧部,每天關懷病患者,深感意義重大,特別陪伴瀕死病人,更覺非常重要,自己也想有一天得在服務的醫院善終。誰料到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因社長退休急於找接班人,我作為文藝的一分子(因我出任執行委員及出版委員多年),在不同宗派前輩的鼓勵下,以及「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現實限制下,申請社長職位。最後得蒙執委們的提拔,我於二零零七年四月一日起擔任社長,除了行政工作之外,大部分時間更兼任主編,因此有機會直接參與前線的出版規畫工作。

  將近十年,書籍出版業漸走下坡,甚至有人認為是夕陽工業。我深信這是上主國度的工作,惟有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繼續撐下去。其實出版不只是完成一本本書籍,更要構思出版原委,編輯製作期間要做到盡善盡美,以及出版後如何介紹給讀者,組織彼此分享的平台(如讀書會、文化活動……),不只個人得益,更能彼此激勵,可見與我結下不解之緣的書籍,委實非常重要。

  翁傳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社長)

  

  影響你生命的書:

 

  《私禱日新》除了多次印刷(前由廣學會出版不計算在內,在港前後印了十三版),出版數量超過五萬本之外,最重要的是約翰貝利(John Baillie)的禱文非常有深度,整本書以三十一日為期,足供一個月的早晚禱之用,作者每天都帶我們與主深交,第一篇早禱對上帝已作致命的肯定:「永恆的父,心靈的主宰,容我今早醒來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思想祢。……然而不要叫我在早禱以後,以為一天的崇拜就此完結,可以把祢忘記,倒求祢從這靜默的片刻發出光明、喜樂和能力,終日與我同在。」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盼望大家能使用這禱文,開始靈命成長之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