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知道過去,就可活出將來


2761 期(2017 年 7 月 23 日)
◎ 路德的蘋果樹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丹麥哲學家祈克果有一名言:「生命只能向前生活,但須向後瞭解。」意思是我們從過去發生的事找到生活的原則,以此幫助我們向前生活,因此,他亦曾說過:「人沒有好好瞭解過去,就沒法好好的盼望將來。」這是非常真確的描述,人知道自己從何而來,這刻要做甚麼,將來怎樣生活,這些都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發生的事,人要瞭解過去,才能塑造將來,這是人之為人其中一個最特別的性質。

  我們說要瞭解過去,並不是說一定要仿效過去的做法,而是從瞭解過去來掌握一些原則和做法。我們對過去的評價有正面、有負面,但重點不一定是要對不要錯,而是在將來的生活中,可以破舊立新,可以避免重蹈覆轍,可以是發揚光大,更可以是痛改前非。熟悉過去,掌握其原則,前面的路就很通達,無可、無不可,也沒有窒滯。

  我們的父母輩很多都是在五十年代從內地來香港謀生,所以我們從童年開始就學曉自立、拼搏、知足、上進;也在親朋鄉里中知道親人互相幫助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少年時代,都會幫助家人到郵局寄油、寄布、寄海味乾貨回家鄉。

  青年時代參加了教會,教會的牧師全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家,沒有幾多個是講廣東話的,大部分牧師在崇拜講道時都要有即時傳譯。後來才知道教會是從河南、湖南南遷香港,這班外省牧師來到香港傳道,建立教會,原來教會也是從內地過來的。

  得知教會來到香港時,原也是屬於難民一族,貧困、無助,也需人接濟。後來教會重新聯絡上在香港開展救濟工作的「世界信義宗聯會」的辦事處,漸漸增多了資源,可以和更多人分享物資。但我們都很清楚,教會一開始的時候,就是服侍很多從內地來的難民,這包括在馬鞍山礦場工作的礦工、很多勞工小販,也因此我們開辦天台的幼稚園和識字班。然而我們也很清楚為甚麼教會的先賢要留在香港,而不在一九五零年代回內地,這是因為他們在五零年代已經不斷照顧和服侍在香港的內地難民,各信義宗的西方差會和本會的教牧都有這種領受,因此,我們就在香港成立教會,繼續服侍香港人。相信在香港的大部分教會都知道自己的過去,明白由始至終的使命,於是我們就要有勇氣,繼續持承使命到將來。

  香港在這幾十年的確有很大的轉變,無論經濟、政治、民生各方面都和過往很不相同,但歸根究柢,我們仍要清楚面對一個事實,過去幾十年,我們都一直服侍從內地來港,並在香港成家立室的人。現在身處當下,其實和過往也是一樣,我們也要服侍在這幾十年來港的內地同胞,向他們傳福音,告訴他們耶穌基督的福音、基督徒的倫理;分享基督教的價值觀,邀請他們相信耶穌、悔改、接受洗禮,做個有見證的基督徒。

  我們怎樣理解過去,就會在將來怎樣生活。如果我們理解過去只是一段「自我求成」的歷史;信仰耶穌只不過是幫助自己過一個更好的生活,按此而言,我們將來就會着緊於怎樣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但如果我們從另一面去瞭解歷史,過去是上帝賜福給我們,帶領我們來到香港,賜我們各樣恩賜、裝備我們,使我們明白無論政治環境、經濟條件怎樣改變,我們領人悔改歸主的使命仍沒有改變。反而,有了這種傳福音的動力,我們的心志就會加強,才有機會持續有力走下去。

  我們在變動的處境下,更當清晰要做的工作,我們要向家人、朋友傳福音;也向男士們傳福音;向教師、推銷員、議員、律師、地盤工友、學生、文員、醫生、護士、消防員……總之是在香港居住的人,我們就和他們分享福音的好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