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在和人互動中認識自己的,這叫作照鏡子(mirroring);人最早通常是從母親的面容上照鏡子。母親對你笑口常開,孩子通常會覺得自己不錯;生逢亂世,母親整天愁眉苦臉,孩子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幫不到媽媽。孩子和母親的互動點點滴滴地塑造他的性格。一個健康的家庭裏,父母須要在和孩子的互動中,幫助他把真我活出來,其中首要的,是認出孩子的感覺、需要和優點,這是知易行難啊。
小明家人從來沒有讚賞,父母間都是粗魯的互罵。父母怕小明給讚壞了,親友稱讚都一概阻止,說:「乞兒仔沒有甚麼好的。」長大後的小明,遇到師友的稱許,就尷尬得不知所措,且懷疑自己的能力。
「性」在某些家庭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不可能拿出來討論。因此家裏若孩子有甚麼性的感覺或對性有疑惑,都不會說出口。孩子慢慢學會一件事:性是羞恥的事,提都不可;我對性疑惑有表示我有問題。這種羞恥感就這樣存在心裏。除了性,忿怒、嫉妒和其他幼細的情感如害怕和受傷的感覺,如得不到家人的認識和看見,除了自己不認識自己,需要不得到滿足外,又不幸地加上一層羞恥感。
羞恥(shame)和罪疚(guilt)是二個截然不同的感覺,後者是「我做錯了一件事」(I did something badly),前者是感到「我是一個糟透的人」(I am bad);做錯事可以修補或賠償,自己裏頭壞透了則很難修正,因為這是一個很根本性的問題。
信徒牧者都會說「上帝造人每個都是獨特的」。可是,你敢活出你的獨特性嗎?你不怕別人說你怪異,把你孤立嗎?獨立特行會否被人說「太過自我」?擺在面前的事實是:跟着大隊走最安全,人人幫子女擠進名校、選最賺錢的科系來唸,自小孩子都被教導要適應社會,才能生存,慢慢他們就忘記了自己還有一個獨特的靈魂。
打從心底裏,你能夠喜歡你自己嗎?你可以對你的所為(doing)和所是(being)有一份接納嗎?一個「自我欣賞」的人會覺得裏面很安全和厚實,不容易嫉妬別人,可以感恩,可以很自然和由衷地欣賞別人。「自我欣賞」就是「愛人如己」的基礎;若要察驗「耶穌愛你」的福音有沒有在你心上生根建造,請先問你自己:我是否欣賞我自己,為我這個生命感恩?
假若社會、學校和教會只顧要求年輕人「合模」時,忘記促進他的獨特性發展,人的靈魂就很容易迷失,自己也無所適從。這些年作靈修指導和心理治療裏,確認了一件事:不管你是否願意,來訪者都會不自覺地從關顧者面容上,判斷神是否接納他;因此關顧者的個人修持和內省就很重要了。對於從來沒有「被看見和肯定」的人,如有幸在靈性輔導的過程被治療師看見、認識和接納,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或是覺得「我終於找到我自己了」,這是一種很根本性的醫治。
許德謙(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導師及精神分析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