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毋須旅外


2758 期(2017 年 7 月 2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偕太太遊日本京都,在銀閣寺的寺門外,看見十餘位日本中學生在老師帶領參觀後,在寺門外的小食亭歇息。

  下着一陣陣的冷雨,氣温驟降,只見男女學生魚貫步入小食亭,逐一把雨傘放在亭外的架子上,然後很有秩序地買食物,由揀食物到付鈔,再取食物坐下,都是禮貌周周,安安靜靜,不用老師呼喝提點。吃完了食物,又自動自覺把餐具交還,對小店的老闆鞠躬連聲道謝。最意想不到的一幕,是他們離開小食亭時,老師着他們轉頭向銀閣寺揮手道別。

  其實在寺內,我已留意到有兩三組中學生在參觀,那天一直下着雨,風也很大,但學生們大多很專心,絕少嬉戲交談,也從沒拿出手機,也不用像香港的學生般要拿着工作紙在拼命填寫。他們只是恭敬及耐心地聆聽老師的講解,見到佛像也多合什行禮,單是這份敬意,已叫人動容。

  香港的中小學生近年也流行「外遊」,近的是回內地「跨境學習」,遠的是到英美澳紐「遊學」,不少乳臭未乾的小人兒,已經去盡羅浮宮、大英博物館、雪梨歌劇院等等。我也曾在海外遇見過這些香港小朋友,但多是把弄着手機,或是互相推撞捉狹,嘈喧巴閉;老師則多要在旁大聲呼喝。看着此情此景,真不明白這些勞師動眾的遊學團,除了益了旅行社和航空公司,還有甚麼人得到好處?

  其實心志未成熟、缺乏自理能力的「港孩」絕不適宜到外地「遊學」,短程的到深圳博物館或廣州黄花崗烈士之墓還可以,但坐飛機到海外遊學就可免則免。他們應先學好禮貌、守秩序、公德心,自制能力,低聲說話等等,其次是學習欣賞和尊重別國的文化,入門必先問俗,知道有甚麼要謹慎,切勿嬉皮笑臉,大驚小怪,這才有資格離港外遊,不致貽笑大方。

  香港本土值得「遊學」的地方也不少,好像港島中半山的舊城區;赤柱的殉職軍人墓地;鳳凰山的寺廟;元朗和錦田的一些圍村,還有多所上百年歷史的古教堂。老師帶學生去參觀,之前上一課學禮儀,再沒收他們的手機,教他們學好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聆聽,用心去記憶,臨離開每處地方時要說謝謝。 這才是於學生最有裨益的學習。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