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內在情緒
 與哀傷者同行


2742 期(2017 年 3 月 1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面對傷痛一刻,哀傷是每個人必會經歷的感覺,同行者此刻的陪伴和聆聽尤其重要。信義宗神學院校本部暨延伸課程部已於二月十七日舉行「同行者輔導課程系列簡介會暨專題講座」,主題為「欲哭無淚⋯⋯如何陪伴傷痛者走過流淚谷?!」,教導出席者如何有效地與哀傷者同行,紓解不安情緒。

  臨床心理學家董慧明博士指,哀傷反應可能會立刻或延後出現,甚至不會出現,故哀傷是一種複雜多變的進程。她提到,有時當哀傷者的處境與同行者過往經歷相似,同行者也難免深受情緒影響,故她建議同行者調節心態,首先要承認未必能成功改變他人,其次是處理自身內在情緒。因此,同行者除了要有探訪和輔導技巧外,更重要是個人成長,先學懂正視和面對自己的情緒,才能更有效地輔導別人。

  她又引述學者研究指,哀傷可分為不同階段,首兩週哀傷者會感到震驚麻木、情緒反覆,同行者最重要是陪伴左右,同時協助澄清現實,不需迴避敏感話題。其後,哀傷者開始追憶緬懷過去日子,慢慢或會迷失方向,同行者除了繼續擔當聆聽者角色外,更要留意哀傷者期間作出倉促的決定,並關顧其生活所需。最後經過一段時間,哀傷者逐漸適應並重回穩定生活,同行者則要成為見證人,告知他生命的改變,同時適時放手,讓他過獨立的生活。

  適時聆聽陪伴 經歷上帝同在

  信義宗神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及輔導科助理教授林雪文博士則引述聖經,講解上帝如何介入以利亞的生命,陪伴他度過哀傷。以利亞當時驚惶逃難,感覺無助孤單,自我價值備受衝擊,故在羅騰樹下傷心尋死。她分析列王記上十九章一至十八節指,上帝介入其生命充滿智慧,首先衪任由以利亞吃喝和睡覺,沒有責備和教導,先聆聽和接納他的怨言。其後,上帝在他面前展視大能,再次耐心聆聽以利亞的感覺。待他表達個人情緒後,上帝才告知已留下七千人給他,給予使命和新方向。「哀傷者有許多情緒希望被人聽到,人在傷痛時未必有空間聆聽客觀分析,所以要先讓他們表達感受,給予空間和時間後才理性分析。」她認為,以利亞得到上帝的肯定後,自我感覺仍有價值,故努力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

  因此,她建議同行者首先要有好奇心,以開放式問題探索哀傷者的內在,聆聽他們的感受和看法,避免責備和批評。其次是讓哀傷者體驗上帝在其身上的工作,帶領他尋求領受上帝給予的新使命,正如以利亞被上帝鼓勵,得以重新振作一樣。

  林博士補充,同行者需要處理自己的心靈,並主動關愛身邊有需要的人,同時靠上帝恩典更新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故信義宗神學院將開辦多個同行者輔導課程,她表示課程強調助己助人,必先鞏固學員的心理素質才照顧別人,她又期望學員能以生命影響生命,把祝福從信徒開始,慢慢遍及未信者羣體。詳情可瀏覽該院網站:www.lts.edu。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